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秉伦先生是中国当代科学史家,科学史教育家,长期从事安徽科技史的研究工作,在泥活字、秋石方、宣纸、长江淮河流域旱涝灾害以及安徽科技通史等研究领域造诣深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张先生1938年出生于安徽泾县,1964年毕业安徽大学生物系,被选拔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开始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工作。1982年,为了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科大”)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建设,应钱临照先生之邀,张先生调到科大,承担起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晋升为教授。他历任科大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主任、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时兼任过安徽省科技史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
在科技史研究方面,张先生长期致力于科技史研究,在生物学史、医学史、指纹学史、造纸印刷工艺以及安徽科技通史等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百一十余篇,参与撰写或者编撰的专著20部,主要成果有泥活字系列研究、秋石模拟实验研究、《安徽科学技术史稿》(以下简称《史稿》)以及《淮河与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年表与旱涝规律研究》等,其中泥活字、秋石研究以模拟实验的方法论证古代文献记载的可靠性,解决了学术界的长期争论。《史稿》是中国第一部地方科技通史,开辟了中国地方科技史研究的新局面。
在学科建设上,张先生在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之初便来到科大工作,长期以来他既是学术骨干,又是学科带头人,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为学科发展做出了实际的贡献,使该学科发展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史研究重镇,并培养了53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是中国培养科技史人才较多的导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