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东濮凹陷北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重点研究该区温压场空间展布特征以及膏盐岩对于温压场的影响作用机制、程度的基础上,进行成藏动力系统的划分与特征描述,恢复成藏期,分析其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通过声波时差法结合实测压力数据分析了现今压力场的分布,利用系统测温数据明确了现今地温场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包裹体测温和盆地模拟方法恢复了古温压场。现今温压场在平面上的分布与研究区构造格局相对应,地层压力在纵向上可分为正常压力带、超压带、超高压带,膏盐岩的热传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温场的分布。本区异常压力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欠压实作用,膏盐岩对于异常压力的形成和封存作用,断层的侧向封堵和垂向排泄作用,生烃作用等,不同地区异常压力主控因素有所差异。古压力在沙一段沉积期之前为超压积累阶段,至沙一段沉积末达到最大值,东营组沉积期为超压释放阶段,东营期后至今为超压重新积累阶段,古地温也有“增加-降低-增加”的演变趋势。现今各层系的油气主要聚集在剩余压力低值区和地温梯度高值区。在地层压力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沉积、膏盐岩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油源和各地区石油地质特征等,在平面上将研究区划分为九个系统,并对各个系统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描述。利用流体包裹体恢复沙三段的成藏流体充注时间为东营组沉积末期。结合本区盐岩空间展布,划分三种成藏模式:盐上混源开放型、盐间混源封闭型和盐下自源封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