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嵌入式技术在后PC时代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应用嵌入式系统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降低研发周期。嵌入式系统在硬件上主要以单片机(MCU),微处理器(EMPU),和DSP为基础。单片机技术日趋完善且应用广泛,DSP专用于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且逐步走向与控制相结合的道路。微处理随着通信、信息家电的发展逐渐兴起,目前是一些高端应用的首选,也是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方向。在软件上,随着应用复杂程度的增加,嵌入式操作系统逐步代替超级循环的软件模式,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当然这需要高性能的硬件作支持。以前的嵌入式系统没有操作系统,只有循环控制。对于一些简单设备是足够的,但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软件变得不可想象的复杂,操作系统就很必要的了。现在更多嵌入式系统需要与各类网络联接,因此需要网络功能。对于仅仅是编码控制循环的嵌入式系统,增加网络功能将导致系统复杂程度提高以致要求操作系统。本文中嵌入式系统微处理器是三星的ARM芯片44B0,μC/OS-II作为该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三星的ARM芯片44B0X一款通用微处理器,集成了丰富的外围功能。μC/OS-II是一个实时操作系统微内核,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和很小的代码量,程序结构清晰,移植简单,应用广泛。μC/OS-II对于嵌入式应用,理解RTOS是非常有必要,是大专院校学生学习实时操作系统的极好素材。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是专门为无内存管理单元(MMU)的处理器设计的。在内核上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开发人员在实时内核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实时操作系统。本论文首先概述了嵌入式系统定义与特点,嵌入式系统软件、硬件及嵌入式操作系统。接着结合嵌入式教学实验平台硬件部分设计,重点分析了μC/OS-II的移植过程,给出了移植的思路,总结了移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简洁高效的移植的方法,为ARM7TDMI系列处理器移植提供借鉴。然后简要介绍了驱动程序的功能,优秀图形软件μC/GUI,通过相互比较几种嵌入式系统下的图形用户界面,指出与通用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相比,嵌入式系统下的图形用户界面需要有轻型、占用资源少,高性能,高可靠性,可配置等特点。然后给出了移植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软件μC/GUI到平台上的方法。最后从微处理器、操作系统及用户界面三方面指出了它们的发展情况和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