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光材料的太赫兹关键性能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zu123456789zzul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赫兹技术在通信、雷达、安检、射电天文、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中的重要价值得到当今科学界愈益增加的认可。在这一新兴科学技术领域,太赫兹辐射产生与检测的能力与水平成为推动太赫兹技术发展的关键。利用电光材料的光整流效应产生太赫兹波、电光取样技术检测太赫兹波,是实现宽频带太赫兹波产生和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相比传统的电光晶体材料,有机电光材料具有非线性光学系数大、响应速度快、无声子吸收带隙等优点,并可根据需求进行分子设计、修饰,易于提高材料性能,在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高数密度单组分有机电光材料以其在电光性能方面的巨大潜力,近年来迅速成为电光材料领域关注的热点。然而,为了使这类材料能够满足太赫兹波产生与检测的应用要求,必须对包括电光活性、热稳定性和吸收损耗等材料关键性能进行进一步的综合优化。本文分析了电场极化引入发色团取向过程中的电导机理,利用固态器件工程概念减少泄漏电流,提高了单组分有机电光材料的电光系数;建立了单组分有机电光材料固有极化效率的评估标准;系统地研究了单组分有机电光发色团的结构性质关系,拓展了分子结构对材料重要性能影响的认知体系;探索研究了有机电光材料在太赫兹频段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的快速表征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苯并环丁烯阻挡层对极化过程中器件电导的抑制研究。单组分有机电光材料由于材料体系中有机电光发色团数密度的增加,大大提高了电光性能,但也因此导致材料电导率的增加,其引发的泄漏电流在极化过程中限制发色团分子的取向,成为实现大的电光系数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通过对极化过程中泄漏电流本质的理解和器件电导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在电极和电光材料层的交界面引入苯并环丁烯阻挡层,以阻止电荷注入。研究了阻挡层厚度对材料电光活性实现的影响,确定了阻挡层的最优厚度区间。苯并环丁烯阻挡层的使用,有效降低了极化过程中的泄漏电流或器件电导,保持有效极化电压与外加电压近似相等,显著提高了高数密度单组分有机电光材料的电光系数,所观察到的最大电光系数是无阻挡层器件的2倍左右。其中,材料JRD1在极化电场大于85 Vμm-1的条件下,多次测试的电光系数超过之前报道的最大值400 pm V-1,并获得了目前所报道的最大电光系数556 pm V-1。对比实验证明苯并环丁烯阻挡层对泄漏电流的抑制度比目前最常用的二氧化钛阻挡层提高了一至两个数量级。2.单组分有机电光材料极化效率的评估标准研究。单组分有机电光材料的高电导率问题导致极化过程中电场强度的明显降低,之前沿用的以外加电场强度作为极化电场强度的方法不能准确计算此类材料的极化效率。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用极化过程中的平均电场强度作为极化电场值,通过电压数据的分段拟合进行计算。极化电场的这种修正算法充分考虑了极化过程中电场强度下降对电光系数的影响,使得从传统器件的电光特性表征中就能准确地评估单组分发色团的实际电光性能。3.单组分有机电光发色团的结构性质关系研究。单组分有机电光材料在应用中有两个潜在的不利条件:一是部分单组分有机电光发色团易结晶,发生相位分离;二是这类材料热稳定性(主要反映在玻璃化温度)普遍偏低,降低工作装置的可靠性和寿命。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研究了有机电光发色团的结构性质关系,通过对现有分子结构的渐进式改变,探索分子修饰对材料的最大电光系数、极化效率、玻璃化温度和电导率等重要参数的影响。提出采用体积较大的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团对电子给体进行修饰,以促进非晶态薄膜的形成和极化效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电子桥上增加咔唑位置隔离基团,有效减小了分子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制备出的材料极化效率约为3 nm2/V2,是目前报道的最高值,并且玻璃化温度提高到100?C以上,比已见报道的同类材料提高了20-40?C。4.超薄聚合物膜在太赫兹频段的光学特性研究。有机电光材料在太赫兹波产生与检测中的应用需要解决相位匹配和吸收损耗问题,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要知道材料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传统测试方法要求待测样品厚度较大,存在与厚膜制作加工相关的一系列难题。本文探索性研究了利用衰减全反射技术在有机电光材料超薄薄膜上进行折射率和吸收系数测试的方法,提出了应用于该测试方法的新的器件结构,建立了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多层结构分析模型,并利用Matlab程序实现了对材料在太赫兹频段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的分析。可行性验证实验显示利用该方法测得的材料折射率和吸收系数与传统方法的测试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有机电光材料极化前后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通过在几个微米厚的薄膜上进行测试即可获得,实现了对材料光学特性的快速表征。
其他文献
当飞秒强激光脉冲和原子分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一系列非线性现象,包括场致电离,激光大气中传输成丝,以及激光诱导等离子体通道产生等。本论文主要研究飞秒强激光脉冲与原子相
目的 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经膀胱镜检查结合活检病理确诊31例女性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 31例随访6-18个月。25例治愈,5例好转,1例复发,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速发展的超快激光技术给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超快高功率激光器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可以产生高品质的粒子源和辐射源,在
目的:探讨以学生自录视频为媒介的学生自我反思式学习法在“作业治疗技术”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泰州职业技术学院15级康复专业学生共计72人为观察组,14级康复班9
目的建立NiCl2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的模型,为下一步关于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恶性转化细胞.方法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NiCl2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