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认为脂滴仅是用来储存能量的一种类似于糖原的颗粒,是一个“惰性”的细胞内物质,但是随着脂滴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脂滴还是一个复杂、活动旺盛、动态变化的多功能细胞器。它可以沿着细胞骨架运动,并与其它细胞器相互作用,可能在膜转运、信号传导、脂类存储与代谢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脂滴在肝细胞、脂肪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以及肌肉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宫颈是雌性动物维持妊娠和进行分娩的重要器官,它的成熟对于引产成败、分娩是否顺利以及产程长短来说至关重要。宫颈成熟是一个受到许多细胞因子和激素调节的生化过程与炎症反应,而前脂肪细胞或脂肪细胞就能分泌其中的细胞因子和激素,本课题组就在分娩山羊宫颈中发现了含有大脂滴的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家族作为主要核内转录受体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与脂质代谢,其家族成员PPARγ是对脂肪专一性最高的,也是对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与分化起到主要作用的转录因子之一。对于小鼠子宫颈组织中是否有脂滴存在,存在的数量、分布、变化以及宫颈成熟和脂滴的关系等问题,目前仍不清楚。为了研究这些问题,分别采集不同时期SPF小鼠的子宫颈,用油红O染色方法来检测各个时期子宫颈组织中是否有脂滴的存在以及存在的部位;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抗PPARγ抗体在小鼠子宫颈组织中的特异性;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PPARγ蛋白进行免疫定位;用电镜观察法进一步观察脂滴在不同时期小鼠子宫颈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显示:16日龄的小鼠子宫颈粘膜层开始出现小脂滴,体成熟后大量形成,分娩时和产后12小时脂滴的含量下降,分娩后2天恢复,脂滴分布于粘膜基底层和腺管平滑肌;抗PPARγ抗体在小鼠子宫颈组织中具有特异性;PPARr染色阳性位于空怀期、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12小时的小鼠宫颈粘膜基底层以及腺管细胞;在空怀期的小鼠宫颈组织中有大量的小脂滴,一般成群分布在粘膜层细胞核一侧,分娩期小鼠宫颈粘膜层的巨噬细胞出现胞吐现象,胞浆内含有大量空泡和脂滴,产后12小时小鼠宫颈中的脂滴明显减少,很容易发现细胞外有脂滴存在,并且三个时期(空怀期、分娩期和产后12小时)都有自噬现象出现。以上这些结果表明,接近初情期的昆明小鼠子宫颈组织开始出现小脂滴,且与发情存在相关性,分娩前后脂滴的数量变化与分娩时子宫颈的扩张存在相关性,自体吞噬参与脂质的代谢,宫颈成熟是一个主动的耗能过程。此外,小鼠宫颈粘膜基底层细胞具有再生能力,能分化成前脂肪细胞或脂肪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