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表面肌电图(sEMG)动态监测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股直肌(RF)、股二头肌(BF)、胫骨前肌(TA)、腓肠肌(GM)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变化,探索下肢肌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恢复情况及肌电值与简式下肢Fugl-Meyer量表(FMA-LE)和徒手肌力评定(MMT)的相关性,为康复训练的个性化方案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和10例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所有受试者双侧进行膝关节伸展、屈曲,踝关节背伸、跖屈最大等长收缩时股直肌(RF)、股二头肌(BF)、胫骨前肌(TA)、腓肠肌(GM)的RMS、iEMG值,并定期对卒中患者患侧进行肌电监测(每周一次);采用简式下肢Fugl-Meyer量表(FMA-LE)和徒手肌力评定(MMT)量表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肌力情况,并计算sEMG信号的RMS、iEMG值及与FMA-LE、MMT的相关性。结果:1.对照组双侧RF、BF、TA、GM的RMS、iEMG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侧膝关节伸展、屈曲,踝关节背伸、跖屈最大等长收缩时对应的主动肌RF、BF、TA、GM的RMS、i EMG值(21.60±15.88uV、37.80±33.75uV.s,13.58±8.12uV、25.38±20.03uV.s,18.03±8.73uV、27.22±21.90uV.s,14.58±8.93u V、19.60±18.12uV.s)既小于健侧,也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侧伸膝、屈膝,踝背伸、跖屈最大等长收缩时对应的主动肌RF、BF、TA、GM的RMS、iEMG变化随康复日程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末次肌电值明显大于首次肌电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FMA-LE、MMT与患侧进行膝关节伸展、屈曲,踝关节背伸、跖屈最大等长收缩时对应的主动肌RF、BF、TA、GM的RMS、iEMG值分别呈正相关(P<0.05)。结论:1.动态监测脑卒中偏瘫下肢表面肌电信号,可以反映肌力、运动功能水平的恢复。2.sEMG跟临床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和MMT具有正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手段。3.脑卒中后患者双下肢肌电信号均异常,说明健侧不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