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弧菌溶细胞素膜成孔模序对细胞生物膜影响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so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创伤弧菌溶细胞素膜成孔模序(rMpf)的成孔毒性和生物活性。  2、研究rMpf对Hela细胞的生物膜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3、进一步完善创伤弧菌溶细胞素的结构功能研究和对创伤弧菌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为细菌膜成孔毒素对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研发阻断抗细菌成孔毒素毒力的药物奠定基础。  方法:  1、rMpf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复性  IPTG诱导含pET-28a(+)-mpf质粒的E.coli BL21(DE3)工程菌,表达rMpf融合蛋白并用SDS-PAGE分析;三步洗涤法与Ni2+-NTA亲和层析法联合应用纯化rMpf;利用稀释复性与分步透析相结合的方案进行蛋白质复性。膜联蛋白-FITC/PI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复性后rMpf活性。  2、rMpf融合蛋白对Hela细胞生物膜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rMpf融合蛋白作用于Hela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DiI细胞膜荧光探针在rMpf作用后荧光分布的改变,MPTP检测线粒体膜通道孔的形成与变化,JC-1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1、rMpf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复性  含pET-28a(+)-mpf重组质粒的E.coli BL21(DE3)通过0.5 mmol/L IPTG诱导后,产生27kDa特异性表达条带,经三步洗涤与Ni2+-NTA柱纯化后的纯度约为95.0%。复性后rMpf作用Hela细胞,显示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和细胞毒性。  2、rMpf融合蛋白对Hela细胞生物膜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rMpf可使Hela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发生改变,rMpf还可使Hela细胞的线粒体膜通道孔活性发生改变,造成MPTP开放,线粒体膜电位下降。rMpf作用Hela细胞后其细胞膜和线粒体等一系列细胞器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提示细胞可能已经发生凋亡或坏死。  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rMpf不仅能聚集结合在细胞膜上,还可在与细胞膜短暂接触后进入细胞内发挥毒性作用,同时还可对线粒体膜造成一定损伤,促使线粒体膜通道开放,膜电位下降。我们推测,作为VVC的膜成孔多肽,rMpf可能是通过与生物膜上的胆固醇结合而发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外周血淋巴细胞、脾脏、肺和肠不同时间凋亡变化情况,以及凋亡基因Fas、Bcl-2、Bax对凋亡的调控作用.寻求防治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和多器
目的:研究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对子宫腺肌症患者行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1WI、T2WI、T1和T2频谱预饱和翻转恢复序列扫描,必要时辅以轴位或冠状位
该实验拟研究:(一)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NO水平及iNOS活性及早期自然流产绒毛、蜕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阐明iNOS对流产的作用;(二)自然流产患者绒毛、蜕膜组织中iNOS异常对
  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脑梗塞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TGF-β1、IL-6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价
目的:  通过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并分析模型中IL-37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IL-37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及疾病进展中的意义,为进一步对IL-37在小鼠SAP中的作用机制的研
目的:研究宫颈癌细胞周期参数SPF(S期比例)和DNA倍体以及射线诱导的周期阻滞(G1期阻滞和G2/M期阻滞)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探讨它们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中的价值.结论:宫颈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超微血管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