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当前其供给不足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从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其资金筹资渠道,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制,以缓解其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本文认为,只有从这一根本解决途径入手,才能彻底改变供需失衡的现状,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充分有效供给。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照“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体制构建”的研究路线,在大量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一个当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乡镇——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为实地调研基地,采取实地调查问卷的方法,通过调查样本地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现状,获得论文所需的相关数据,并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和行政管理理论,在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以村庄为主体,从农民个体角度入手,对样本地区其需求态势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目前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存在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结论。在这一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而对样本地区公共产品供需失衡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建设资金来源的缺乏,而通过可行性分析得出,一个良好的金融供给体制正是解决公共产品资金筹集的重要解决途径。因此,本文结合不同种类农村公共产品以及各类供给主体的特点,尝试建立了一个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形成真正的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财政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金融供给体制,以此来实现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支持和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