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信号特征提取、稀疏表示与异常心拍识别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7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非传播性疾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居所有疾病之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特别是老龄化人口持续增加,心血管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医疗资源相对紧缺且分布不平衡,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持续增高。日常心电监护是实现心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与预防的有效手段,为心血管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可行的技术途径。基于人体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构建的新型移动心血管监护体系能够捕捉罕见的瞬时致病心拍并加以分析处理,再将处理结果反馈至病患、医生和家属,实现远程心血管监护、医疗和保健。但日常心电监护要得到真正实现,在干性电极、信号感知、典型波识别、特征提取、心拍分类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挑战。论文针对心电监护领域存在的问题,从“感知”、“表征”和“识别”为切入点,开展了干性和湿性电极信号同步采集与质量对比评估、自适应R波定位、低维度特征提取、异常心拍分类与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论文重点工作内容包括:(1)心电信号采集与信号质量对比评估,以验证AgNW电极应用于临床信号感知的性能;(2)快速自适应的心电信号R波检测算法,为后续特征提取提供准确的R波参考基线;(3)基于小波变换和稀疏表示的低维心电特征提取,为分类器提供有效输入特征;(4)基于小波特征、稀疏原子特征和机器学习的早搏心拍分类,以验证两种特征的有效性。论文取得的进展包括:(1)设计了基于AgNW电极和Ag/AgCl电极的信号同步采集方案,采用信号质量指标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地对比评估了同步信号质量并量化了信号之间的质量差异,证明了AgNW电极是Ag/AgCl电极的潜在替代品之一,同时为信号质量评估提供了可选择的评估参数;(2)提出了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频率段选取方法,既可用于信号去噪和增强,也可用于特征提取;提出了基于稀疏表示的心拍特征提取方法,为心拍分类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方案;(3)提出了快速自适应的R波检测算法,R波识别准确率达到99%以上,并降低了30%的计算时间;(4)提出了R波检测算法中双阈值的自适应选取方法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给了幅值阈值系数的推荐范围[0.2,0.3]和时间间隔阈值系数的推荐范围[0.42,0.48];(5)给出了维度可调的特征提取框架,可根据信号特点和分类要求选取合适的特征维度,实验结果证明,选取不同维度的小波系数或不同稀疏度的稀疏原子作为分类器的输入特征时,分类效果趋于稳定并保持一致;(6)提出基于十折投票的心拍分类方案,用于识别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正常和其他四种心拍,采用基于个体的分类方案,对四种心拍的整体识别率在70%以上。论文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心电监护领域信号感知技术和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层面为心电信号感知、心血管疾病连续监测、疾病早期预防、智能诊断评估等提供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卧床患者很容易发生会阴部湿疹,好发部位多见于骶尾部、会阴部,其皮损为多形性,如斑丘疹、丘疱疹、渗出、糜烂、表皮剥脱。既往治疗湿疹一般用氧化锌软膏外涂。2001年1月至2005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呋辛联合氨溴索注射液
本文简单阐述了大数据的内涵、特点以及对人们思维上的转变。以气象数据分析为例,从大数据在气象数据中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几个方向,具体分析和探讨了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数
"拦社"习俗普遍流行于明后期至民国间的长江流域及其南部诸省.统计表明,"拦社"较早出现于苏、皖两省长江沿线.明末清初,"拦社"习俗伴随规模性移民潮传入江西,随即以江西为中心,沿主
数字图像处理是当今热门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之一,涉及计算数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应用科学.图像处理涵盖了不同的研究内容,包括图像复原(不完全数据的图像重建、完
兰州自古是黄河上游多民族汇聚的交通要塞,融“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多民族文化”于一体,战略地位、交通位置重要,是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枢纽城市之一。规划、建设
油画起源于欧洲大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开始传入中国到今天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油画也成为了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下,油画艺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