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有不少大学生出现上课迟到的现象。这不仅破坏了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让有些教师或管理者甚感头疼,而且还显示出大学生个人对学习的态度以及个人行为习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学校也明文规定了不许学生上课迟到,但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对象多见于中小学生,对于大学生上课迟到现象研究比较零散、且不成系统;前人对此问题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如何解决层面,却忽视了学生内心的声音。现象学研究方法秉持“回到事实本身”的理念,注重研究对象的主观体验。基于此,从现象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上课迟到的行为,为其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和进入观察现场,对大学生上课迟到现状进行直观描述,从迟到的概念界定;大学生上课迟到的现状;大学生上课迟到的类型;高校对大学生上课迟到的管理制度和任课教师对大学生迟到的忽视;任课教师对大学生上课迟到的处理策略;大学生对迟到的看法六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此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上课迟到的行为,从迟到行为本身的诠释以及背后折射出的学校管理与教育思想两个方面论述。学生上课迟到现象,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后进一步揭示其与学校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并试着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来分析粗暴管理与放任管理对学生迟到行为的不当处理。最后,寻求可能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