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罢工权立法必要性研究及制度设计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ares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罢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罢工权是市场经济下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劳资矛盾呈激化状态,劳动集体争议和罢工现象愈演愈烈。我国目前尚未对罢工权以及罢工法律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劳资冲突陷入无法可依的被动之中。无论从政府的管理层面看,还是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看,都应当正视罢工权立法制度的缺失。同时这也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从国际视角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已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0月先后签署了联合国大会1966年通过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罢工权。我国作为当今国际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尽快进行罢工权的立法,也是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我国罢工权法律制度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最主要的因素是对罢工权的法律性质的认识不清。本文拟从中国存在的罢工事实,中国罢工现象的现状和特点,国内外罢工权立法比较,中国罢工权立法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我国罢工权制度的设计。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当前实际,创新性的提出如下设想:先于在法律层面构建中国的罢工权体系,具体说来在劳动法和工会法层面进行构建,而暂缓在宪法层面规定罢工权。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序言部分,揭示选题的现实意义。主要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罢工现象进行总结,通过相关数据总结规律,阐述罢工权立法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罢工和罢工权的概念,在学者既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部分创新性研究。介绍了罢工和罢工权的概念,以及罢工权的法律性质新探。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国内外罢工权立法的比较。主要是西方国家、国际公约与中国的罢工权立法比较。提出国外罢工权立法经历了三个过程:禁止—有限制的承认—普遍承认。总结出国外罢工权的两种立法模式:宪法加下位法模式,直接规定在下位法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我国罢工权立法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对罢工权的法律性质认识不清。第四部分主要论证了我国罢工权立法的必要性。通过对当前中国罢工现象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进行进行罢工权立法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罢工权立法是解决当前罢工浪潮,推动社会和谐的需要,是平衡劳资地位,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需要,是降低行政成本和司法成本的需要,是完善劳动法体系,与国际条约相适应的需要。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罢工权立法模式的选择问题。通过对立法说和缓行说的批判继承,从实然的角度,提出我国罢工权立法适宜采取,先予在下位法—劳动法和工会法层面予以规定,而暂缓规定于宪法之中。第六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罢工权立法的制度设计。主要是在劳动法和工会法层面进行的制度设计。劳动法层面增加劳动者具有罢工的权利条款,明确负责组织罢工的权利属于工会,对罢工的条件,目的,程序,免责等的限制性规定。工会法层面主要强调工会的独立性设计。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糖尿病护理门诊对院外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做护理干预,观察组
本文在分析目前实验课程不足的基础上,以CDIO理念为指导,制定了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大纲,并以此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补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
声景设计就是在景观设计中引入声景学,从听觉的角度给空间增添风景,弥补视觉景观的不足,使人全方位地欣赏景观,从而丰富景观设计的内容,扩展景观设计的外延。然而,城市声景设
闽西吉祥图形深受朱子艺术哲学审美体系的影响,其造型多样、内容丰富,体现出很强的地域吉祥意识。在阐释朱子艺术哲学审美体系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闽西吉祥图形建构中所体现
1950年代以前,医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主要在医院的病房中进行,此后,某些医学院校就临床技能训练扩展到能提供连贯、综合卫生服务的诊所和流动场所等进行作了部分尝试,到1980年
【正】近5年来,接受Robert Wood Johnson基金会(RWJ)资助的8所美国医学院在课程方面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不久前,这8所学校就改革的进展和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新墨西哥
癌症一直是人类生命重大威胁之一,药物治疗在肿瘤的几大疗法中占重要地位。不断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率,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治疗效果,是自
促进区域创新网络一体化发展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一体化发展存在未建立运行有效的创新要素一体化市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同质竞
借鉴现有成果和问卷调查结果,构建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2010-2016年重庆市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耦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重庆市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