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白龙江流域陇南段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我国浅层滑坡多发区之一,该地区已开展多年生态修复工程。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影响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稳定性,被认为是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土壤“碳汇”能力是浅层滑坡区生态修复的关键目标。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植被恢复对SOC储量的影响上,而SOC的稳定与周转是决定土壤碳固存的重要因素。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龙江流域陇南段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我国浅层滑坡多发区之一,该地区已开展多年生态修复工程。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影响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稳定性,被认为是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土壤“碳汇”能力是浅层滑坡区生态修复的关键目标。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植被恢复对SOC储量的影响上,而SOC的稳定与周转是决定土壤碳固存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该地区典型生态修复类型:橄榄林(Olea europaea L.)、天然灌木(Ziziphus jujuba)、天然草地(Cynodon dactylon L.)、农田(Zea mays L.)为研究对象,结合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析各植被类型下表层(0-20 cm)和底层(40-50 cm)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碳氮分布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以期系统调查研究区不同植被修复类型对SOC稳定性及周转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各植被类型下,0-20 cm深度SOC含量变化范围为4.6-10.18 g kg-1。天然草地SOC含量最高,为9.55 g kg-1,橄榄林最低,为5.88 g kg-1,草地SOC含量约为橄榄林的1.6倍。40-50 cm深度SOC含量变化范围为1.80-3.90 g kg-1,其中草地与灌木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大于橄榄林与农田底层有机碳含量。(2)橄榄林、灌木与草地土壤中,团聚体比例含量均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底层农田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比例含量分布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壤大团聚体中SOC含量最高,微团聚体内SOC含量最低,40-50 cm土壤各团聚体间SOC含量差异不显著。底层土壤各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与总氮含量显著低于表层土壤。(3)各植被土壤中多糖组分含量最高,其次是芳香族,醇酚含量最低(占比仅为6%左右)。橄榄林土壤各团聚体中多糖占比为75%左右,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植被土壤;芳香族碳含量与多糖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橄榄林土壤中芳香族碳占比为20%左右,为最低,草地土壤占比为26%左右,为最高,结果表明草地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稳定性高于其他三种类型。(4)各植被类型下,底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稳定程度普遍高于表层土壤,橄榄林、天然灌木和草地土壤中密度组分有机碳流动路径表现为:f LF<1.6(free light fractions,ρ<1.6 g cm-3)→MF>2.0(mineral fractions,ρ>2.0 g cm-3)→o DF1.6-2.0(dense occluded fractions,ρfrom 1.6 to 2.0 g cm-3)。农田土壤表现为MF>2.0→f LF<1.6→o DF1.6-2.0。灌木土壤有机碳与凋落物的δ13C差值最大,草地最小,表明草地SOC周转速率最慢,灌木SOC周转速率最快。四种植被修复类型中,草地SOC化学结构稳定性最高,其SOC周转速率最慢,表明草地土壤的固碳能力最大;橄榄林SOC稳定性最低,不利于SOC的固存。农田土壤碳流动路径不同于其他生态修复类型,因此认为人类活动可能改变相关SOC固存途径。本研究结果对于揭示SOC稳定性及周转对植被修复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浅层滑坡地区植被修复模式提供科学支撑。
其他文献
由于重金属元素的难降解性,高富集性以及毒性,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且长期的威胁,重金属污染作为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的重点关注问题,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由于生物本身对重金属的的富集特征有异,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食材中重金属污染不尽相同。为此本文针对兰州市城关区和榆中县某村的调查对象,开展基本信息和行为参数调查以及食材和膳食样品的采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对食
目前,土壤环境中微塑料(MPs)和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进入土壤环境中的MPs会对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植物生长等产生影响;重金属Cd是我国农田土壤中最常见的污染物。土壤中的MPs可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进而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构成以及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然而,目前MPs和Cd复合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由于农用地膜的大量使用
全球变暖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并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冰川冻土区域对气温变化尤为敏感,气候变暖下气温、降水、植被、土壤、水文、营养元素循环等各个方面必然发生改变。疏勒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祁连山的西段,是河西走廊的第二大河。作为干旱地区的一条内陆河流,其对流域内人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有一些研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疏勒河水文过程的影响,而气候变化下疏勒河上游区域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组
风力侵蚀是世界范围内的关键性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区域环境的改变,导致其荒漠化扩大,风力侵蚀加剧。风力侵蚀和荒漠化是导致土壤养分流失的重要过程,不仅会使区域土地严重退化,也会导致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所以风力侵蚀和荒漠化严重威胁和阻碍着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沙漠和荒漠化土地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提供包括沙质稳定、土壤保持等关键的生态
光催化技术因其成本低、易操作且可以直接利用和转化可持续太阳能的优势,在废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氢燃料生产以及二氧化碳减少等方面引起广泛关注。开发出利用清洁太阳能处理水环境中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的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光催化剂是水处理领域中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挑战。铋系光催化剂因其廉价低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如今,以全氟辛酸(PFOA)为代表的全氟化合物(PFCs)在全球范围内的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是传统的技术难以去除水中的PFOA。基于过硫酸盐(PS)的高级氧化技术稳定性高、氧化性强、活化手段多样,结合生物炭优良的吸附与活化能力,所构体系有望实现PFOA的高效去除。本研究以牛角瓜纤维(CGF)和轻木(Ba)两种中空植物纤维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水热、热解等
我国黄土主要集中分布在甘肃、宁夏、陕西等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地区占我国黄土面积的72.4%。西北黄土地处干旱、半干旱的高寒地区,其特点是有机质含量低、土质疏松、多孔。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施加天然有机肥的农业行为在西北地区较为普遍。然而在天然有机肥土壤改良的同时,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以及化肥的大量施用,给西北地区黄土土壤也造成了污染。阿特拉津(ATZ)和扑草净(PRM)具有成本低、杀草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日益提升,污泥产量也随之增加,其安全处理处置成为了污水处理行业的一大难题。蚯蚓堆肥技术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方法。蚯蚓粪作为蚯蚓堆肥的最终产物,其中含有大量的农业益生菌及氮磷等营养成分,具有极高的农用价值。但由于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存在,致使污泥蚯蚓粪中亦含有大量
抗生素氧氟沙星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使用频率和总量逐渐增多,导致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类水体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BiVO4在可见光驱动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氧气产生和二氧化碳还原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但其光催化活性仍受到光生载流子快速复合的限制。为克服这一缺陷,本文将BiVO4与β-FeOOH复合,利用β-FeOOH理论上与BiVO4十分匹配的能带结构,构建了两
在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作为混凝工艺的核心,其品质是影响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成本的决定性因素。钛基絮凝剂因优良的除浊脱色性能及安全无毒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为寻求钛基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提高絮凝效果,本文以硅酸钠、硫酸铝、硫酸钛为原料制备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硫酸钛铝(PTAS)。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及响应面最终确定了PTAS的最佳制备条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PTAS絮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