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湿浊内蕴证患者治疗前后舌象变化特点及其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舌诊在慢性肾脏病湿浊内蕴证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从2017年10月—2018年0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病人中筛选出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慢性肾脏病湿浊内蕴证2-5期患者99例,利用canon70d拍摄患者入院时、住院途中、出院时舌象,同时采集该患者常规检测实验室理化指标;在人工判读舌象特征的基础上,使用上海道生四诊仪,对所拍摄的舌象进行参数分析,运用SPSS20.0软件对舌象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CKD湿浊内蕴证各期患者治疗前后舌象变化特点。将舌象的变化特点与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从中寻找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 CKD湿浊内蕴证各期治疗前后舌象变化特点1.1 2期患者治疗前后舌色均以淡红舌、淡白舌占比最大;治疗后,各类舌色的占比无明显改变。治疗前,舌苔中以滑苔占比最大,随着病情变化而下降,腻苔与之相反,表现为占比上升。本期患者舌形仍以正常舌形为主。1.2 3期患者治疗前,舌色以淡白色占比最大;治疗后,淡白色占比下降,淡红色比例上升。舌苔中以滑苔、腻苔占比随治疗进行上升,而燥苔下降;薄苔比例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逐渐上升,厚苔则逐渐下降。从本期开始,异常舌形为主要舌形,占总体69.4%。1.3 4期患者中,舌色以淡白色例数最多,次为紫色,随着治疗进展,淡红色总体占比上升,占出院比例48.27%。在舌苔方面,本期患者出院时较入院时,薄苔患者占比上升,而厚苔占比下降,黄苔占比上升,白苔占比下降;腻苔为本期患者主要舌苔。1.4 5期患者治疗前后淡白色在总体均占比最大,但经过治疗后,淡红色由入院9.09%上升至出院时31.82%。舌苔中,腻苔由入院时54.5%升至出院时81.8%。相较于入院时,出院时患者白苔由77.3%降至59.1%,黄苔由4.5%升至31.8%,薄苔由13.6%升至31.8%,厚苔由59.1%降至50%。2舌色参数2.1 2期和5期患者出院时R值高于入院时(P<0.05);3期患者出院时R、L高于入院时(P<0.05);4期患者R、L值高于入院时(P<0.05),G、B值低于入院时(P<0.05);2.2总体CKD患者R、S、L值,出院较入院时升高(P<0.05),G值较入院时降低(P<0.05)。3本课题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变化与舌象之间的关联3.1 2期患者尿检中红白细胞个数下降,舌色参数中的R值随之升高。3.2 3期患者中,随着Scr、BUN、尿常规检查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个数的下降,舌色的主要趋为淡白色向淡红色,暗紫色、紫色向淡紫色的转变;舌苔的主要变化趋势则为厚转薄,燥苔的呈现为下降;舌色参数则表现为R、L值的升高。4期患者中,随着Scr、BUN的下降,舌象的变化趋势与3期患者相同,而在舌色参数方面,4期患者舌色参数中除去R、L值上升外,同时G、B值表现为下降。3.3 5期患者舌象变化特点与实验室指标之间无明显关联。从3期患者开始,本病患者入院时HGB、RBC均低于正常值,且出院时贫血指标均未升至正常值,提示本病常见并发症为贫血,而在本病患者出、入院时的舌色中,均以淡白色为主;当患者Scr、BUN的异常增高时,舌苔以厚苔、腻苔为主,异常舌形以胖大舌为主。2、3期患者尿检中的红白细胞个数的下降,两期患者R值提升。在L值方面,3、4期患者尿检中,随着红白细胞个数的下降,L值随之上升。结论:1.CKD湿浊内蕴证患者,处于2期的患者治疗前后舌色均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3-5期患者舌色多淡白,淡紫,紫暗。但随着治疗的有效进展,患者舌色主要由淡白色向淡红色转变,暗紫色、紫色向淡紫色的转变;同时,各期患者的舌色参数在经过治疗后R、L值均升高,舌色参数的变化也印证了本病患者的舌色在向变红、变亮的趋势发展;患者治疗前后的舌苔变化趋势主要为由厚苔转为薄苔。2.患者舌象和舌色参数改变与Scr、BUN、尿检中的红白细胞个数改变存在关联,因此舌象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肾功能的变化情况。3.患者治疗前后理化指标表明,2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0%,3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4期患者总有效率在68%,5期患者中总有效率54.5%。由于各期患者中有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本病的总有效率逐步下降,提示本病病情复杂多变,疾病易反复,其中2期患者有效率虽为50%,但2期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处于正常值范围内。各期患者的肾功能指标较前略有改善,舌象总体改变趋势特点符合中医学疾病好转的征象,舌象的改变与实验室指标提示相符合,因此中医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慢性肾脏病湿浊内蕴证病情轻重及转归情况,可以作为慢性肾脏病湿浊内蕴证疗效评价客观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