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逸词一直是唐宋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别。中唐时期张志和的《渔歌子》即是一首隐逸词,以此为源头隐逸词不断发展,到南宋遂达到了高峰。全文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了南宋隐逸词的文学渊源、产生原因及其思想内涵。下篇描述南宋隐逸词的发展轨迹,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词人之隐逸词作进行论析,由此勾勒出南宋隐逸词由“希真范式”向“稼轩范式”演变、再到“希真范式”进一步深化的整体轮廓。上篇第一章介绍隐逸文学的起源及南宋隐逸词对《庄子》的继承。最早的隐逸文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庄子》。南宋隐逸词对《庄子》的继承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庄子》中词句、典故、意象的直接继承,第二个层面是对《庄子》精神的继承,其中又以第二层面的继承为主。第二章分析了隐逸词在南宋高度发展的必然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南宋的时代环境,南宋始终处在“是战是和”的矛盾之中,其中投降派得势的时间较久,这样很多胸怀壮志的士大夫遭到排挤和打击,转而隐居山林。第二是南宋的士大夫文人普遍追求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江南山水诱发了南宋文人的隐逸情志。第三章引入宋学中“自得”的概念来分析南宋隐逸词。首先分析“自得”概念的演变及其在南宋时期具有的内涵。继而以朱敦儒《念奴娇》为例分析了“自得”内涵与南宋隐逸词在思想意蕴上的一致性。第四章以隐逸词中的渔父词为标本,揭示了渔父形象中所寄寓的词人之精神追求。下篇中,第五章概括南宋隐逸词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分期和代表词人,引入由王兆鹏先生在《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中提出的“范式”的概念,将南宋隐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