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促使学校必须形成清醒的自我发展意识,把外在的需求内化为学校的目标,认清变革的方向,走主动发展的变革之路。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学校正处于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型过程之中。学校根本性转型意味着学校整体的结构性变化,其中包括学校内部组织诸多独特的内涵和品质实现质的自我超越性的变化,学校组织变革成为在学校转型时期到来的大背景下不容回避的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基本的理论课题。对今天的学校组织来说,变革不仅仅是为了成功,更是为了在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更好地生存。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依靠政治动员和强力控制推动下建立起来的,表现出极强的控制性。这种强制性行政管理的思想,也渗透进了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照搬行政组织模式以严格的行政建制组建,权力逐渐集中,向上收缩,重心上提。组织形式上置人于被动机械执行的地位,运作机制上仅重成事而忽视人的主动创造,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沦为了活的工具,被动地应付着各自的上级布置来的任务。社会转型时期学校组织也出现了一些变革,但简单移植企业模式,效仿企业组织制度和文化,缺乏深层次把握基础上对学校组织变革核心问题的整体式认识和策划,没有形成学校组织所特有的以主动创造为特征的自我诊断、更新和完善的变革机制。学校组织的特性是生命性的存在,人是学校组织关注的中心、服务的中心,变革必须基于育人的立场,让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拥有主动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使组织中的人得以表现出一种主动的生命情态,积极活泼的生存方式,从而创建新型学校组织,从价值价值、管理重心、组织结构、实践过程和发展动力几个方面实现学校的当代转型。“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学校的转型性变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致力于创建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代型”学校,学校的组织变革和制度更新集中体现了转型性变革的特质,故本研究以“新基础教育”研究为例,深入分析转型过程中的学校组织变革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机制。通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式关系重组和一些非行政性组织的设立实现了学校组织的形态变革,形态的变革提升了基层组织发展空间,教师自我主动发展意识和实践创新意识也得以逐步加强,整体上形成了学校管理权重心下移的态势,权力的流动主要表现为向基层组织分权和向教师放权。分权促进了基层组织负责人各种能力得以不断增强,而放权则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自我主动发展。变革带来制度不断更新,同时不断生成新的文化,制度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有效地推进着变革深化,使变革成为了一种自组织行为。深入到组织变革的内在运作过程,可以考察到学校组织表现出了清晰的自我意识,变革是一个自我重新认识、自我修复和自我更新的积极蜕变过程,而支撑着完成这一过程的是形成了以学习、研究创新为动力、以制度的规范和激励为保障,并形成以多维多层多向互动为特征的活动参与机制。如果重新从实践角度来观察,学校组织在各种自主的创造性的变革活动中,组织自身生命力得以涌现,创生着组织的发展,推进着组织的变革。随着力的强弱变化,组织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态势,大致可划分出常态下的维持运作、动态的创生、生态的自组织这样几个有明显区分的发展状态。如果从横向层面分析,深入到组织内部,变革发生时,力的作用受力点则分别在个体、群体和更大的系统层面发生作用。不同的力量内含了不同的反作用力,变革受诸多力量的博弈牵制,不仅决定了组织不同的生命状态,还凸显出关注变革过程中发现和化解阻抗因素的重要性。建基于变革的这些复杂构成的不断明晰,结合前述变革的实例研究,可以前瞻性地形成学校组织变革的一些更有效地推进策略,更能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