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电子供体对氧化铁微生物还原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 在地壳中含量丰富,通常以各种Fe(III)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厌氧条件下环境中的Fe(III)氧化物发生还原,并且这一过程主要是微生物介导的异化还原,即微生物以Fe(III)氧化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厌氧呼吸过程。异化Fe(III)还原具有重要的地学和环境学意义。含Fe(III)矿物的还原可促进Si、P等元素的释放,提高这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异化Fe(III)还原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代谢功能,它们可利用除Fe(III)以外的许多其它电子受体包括许多有毒重金属和类金属,如Mn(Ⅳ)、Cr(Ⅵ)、Co(III)、As(Ⅴ)、Se(Ⅴ)等以及放射性元素U(Ⅵ)、Tc(VII)、V(Ⅴ)等,从而对这些有毒重金属起到还原解毒或还原固定的作用。异化Fe(III)还原微生物在Fe(III)及金属氧化物的还原过程中可促进一些有机污染物,如芳香烃、卤代芳烃化合物、一些染料化合物及长链脂肪酸的降解。异化Fe(III)还原过程可有效的竞争厌氧环境中电子向产甲烷菌的流动,从而抑制甲烷气体的产生。一些异化Fe(III)还原微生物还可将电子传递向电极,产生电流,在清洁能源的生产上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通过对采自四川、江西、吉林三个水稻土样土壤溶液的厌氧培养,初步探讨了不同基质对Fe(III)还原的影响,利用葡萄糖及不同有机酸时的Fe(III)还原,以及利用有机酸时温度对Fe(III)还原的影响,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 (1)添加适当浓度的NH4Cl、磷酸盐、KCl 对异化Fe(III)还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加快Fe(III)还原,但对最终稳定状态的Fe(II)累积量影响不大。高浓度的磷酸盐对异化Fe(III)还原具有抑制作用,当磷酸盐的添加浓度达到44 mmol/L时,稳定状态时Fe(III)还原只有不添加处理Fe(III)还原的80%。添加较高浓度的NH4Cl和KCl时N、K 营养对异化Fe(III)还原的促进作用降低,推测Cl-对Fe(III)还原过程中的微生物及其活性有抑制作用。(2)NaCl对利用葡萄糖的异化Fe(III)还原有抑制作用。利用葡萄糖进行的发酵产酸过程比利用有机酸进行的异化Fe(III)还原过程对NaCl更敏感。当NaCl小于10.0 g/L时,它主要抑制的是葡萄糖的发酵过程。NaCl对利用葡萄糖的异化Fe(III)还原的抑制,可能主要是通过Cl-起作用。(3)在以葡萄糖、柠檬酸盐、琥珀酸盐、丙酮酸盐、丙酸盐、乙酸盐、甲酸盐为唯一碳源进行混合培养时,不同来源的微生物Fe(III)还原表现不同。Fe(III)还原时,四川水稻土的微生物对以上碳源物质都能迅速做出反应(表现为反应速率常数大,最大反
其他文献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分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因子。现代农业不应单纯满足于高产,还应着眼于节约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现代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水稻具有水、旱双重适应性,水稻旱作是一项高效节水新模式,其研究与推广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我国水资源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论述了发展旱作水稻节水种植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旱作水稻种植的生物学及实践依据,并就近年来有关
沙碱地土层较薄,养分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不足1.0%。其土体结构松散,耕性良好,漏水漏肥严重,春天有轻微的返碱现象,发“小苗”不发“老苗”。历年来,小麦亩产徘徊在200公斤左
摘 要:通过大学生获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途径和载体的实证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更关注日常生活和专业相关信息,对思想理论类信息关注度并不高,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排在前两位的是网络和书籍。浏览信息和聊天交流是大学生中排在前两位的网上活动内容,大学生对网上的活动相对比较单向和被动,但很少浏览红色网站。大学生更倾向选择国际国内政策和专业书籍获取思想理论信息,在所有书籍
尿素供应不足一直是影响再生稻面积扩大、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1988年开始对氯化铵用作再生稻促芽肥和发苗肥进行了试验和示范推广。氯化铵作促芽肥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实现了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由教师为主向学生研讨、由课堂讲授向课外延伸、由传统教学手段向现代教育技术的转变,但也存在表面化与浅层化、符号化与碎片化、呆板化与狭隘化、娱乐化与媚俗化等倾向。要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相结合。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饮茶是人体摄入氟的主要途径之一。茶树是氟高富集植物,土壤氟形态是影响茶树吸收富集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化学角度(动力学方法)、生物学角度(根箱培养法)分析根系分泌有机酸对茶园土壤氟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同时,采用基于动力学原理的DGT方法,探讨DGT预测土壤氟的有效性。本研究为阐明茶树根系分泌有机酸调控土壤氟有效性的微观机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柠檬酸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