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沿海和山区强风,通过风观测及风洞模拟研究分析平均和脉动风速的统计特性,建议更适合我国风工程应用需要的强(台)风特性参数模型及山区结构抗风设计风速的确定方法,并研究边界层风特性风洞模拟的改进技术。 从风工程应用背景出发阐明近地层和中性边界层等关键概念,提出“强风原则”在风工程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风观测中应当注意的关键技术和误差因素,分析基本风速的关键内涵及其与海拔高度和局部地形的关系。选择气象和梯度风观测数据中的强风样本分析风工程应用需要的风速剖面特性,利用超声风速仪在东南沿海和内陆山区观测强风脉动风速数据,分析湍流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脉动风速功率谱和空间相关特性。通过山区地形模型和尖劈粗糙元风洞试验,研究山区局部地形效应和大气边界层风特性的主、被动模拟技术。 风速剖面观测分析表明沿海地区的剖面模型中的指数α具有方向性且比现用规范推荐值小,参考高度应尽可能大,以降低风速推算误差,偏大的剖面指数对于选用10m高度基本风速计算的风荷载将偏保守;山区基本风速与海拔高度成非常小的比例关系,比例系数可以通过地区标准气象站基本风速拟合确定,对于山区地表附近的结构而言,设计风速等于地区基本风速乘以局部地形修正系数,局部地形修正系数主要通过模型试验确定;对于山区深切峡谷等复杂地形的风剖面受地形干扰,指数律模型不再适用。 山区地形对设计风速的影响主要包括峡谷风、越山风和遮挡效应三类,由于受峡谷两侧地形边界层影响,峡谷喉口处的穿谷风系数与高度有关,在峡谷内部穿谷风系数小于1,高度接近于两侧山顶高度时风速增大,穿谷风系数才大于1;越山风在山顶附近平均风速增大,但在尾流区内平均风速略减小;遮挡效应使平均风速大幅降低;同时深切峡谷内局部突起使得风速在小空间范围内加速和强扰动。 强风的湍流实测数据分析显示台风、良态气候条件下强风和山区深切峡谷的强风特性不同,与现用规范相比台风和山区深切峡谷的湍流度明显大,而良态气候或者远离台风中心的强风脉动则略小;实测脉动风速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峰值点向高频段偏移,而且脉动强度大的台风和山区风谱偏移更多;台风的积分尺度与规范推荐值接近,湍流度小的良态气候或者远离台风中心的强风尺度更大,而受局部地形影响严重的山区深切峡谷风的积分尺度更小;因此,结构抗风设计规范中有必要将台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