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但在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呈现加重的趋势。那么,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具有何种关系,即城市人口达到何种规模、城市化达到何种水平会加剧还是减缓环境污染?拐点出现在何处?而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可能由于城市人口规模的不同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十九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也可以为我国城市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构建人口规模及城市化水平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理论机制,利用我国2009-2016年236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以环境污染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为解释变量,选取能源利用效率、GDP增速、污染治理率、二产占比、人均GDP和能源消费总量作为控制变量,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城市样本来看,城市人口规模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城市人口规模小于113.6万时,人口规模增长将会减缓环境污染,当城市人口规模大于113.6万时,人口规模增长将会加剧环境污染;其次,城市化水平与污染排放量之间没有明显关系。从不同等级城市样本来看,城市化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会因城市人口规模的不同而具有差异,对于小城市,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对于中等城市,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为43.7%;对于大城市,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于超大和特大城市,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U型”关系,拐点为72.6%。最后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