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TMRI DTI及DTT成像对不同海拔高度藏汉民族正常成人脑结构的初步研究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ec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3T磁共振DTI及DTT成像技术来研究不同海拔高度藏汉民族正常成年不同脑组织各向异性及扩散特征和白质纤维束结构,探讨部分各向异性值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并了解藏汉民族组间有无差异性。方法:选择生活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藏族、汉族(居住不同海拔高度时间必须>一年以上)共120名,按海拔高度及民族分为6组:A组:2200-3000m、汉族;B组:2200-3000m、藏族;C组:3000-4000m、汉族;D组:3000-4000m、藏族;E组:>4000m,汉族;F组:>4000m,藏族;每组各20名,各组年龄均在20-55岁。使用Philips Achieva3.0TX多源发射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脑部MR横轴位检查,扫描序列:TlWI、T2WI、FLAIR、DWI和DTI扫描。DTI扫描序列为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EPI)。分别测定白质纤维: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双侧内囊前肢及后肢、双侧外囊、额叶白质、扣带、半卵圆中心与深部灰质核团:双侧尾状核头、豆状核和丘脑的各向异性值(FA)及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FiberTrak软件进行三维纤维束成像。结果:1.不同海拔藏汉民族的FA值和ADC值在左右大脑半球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亦无性别差异;2.白质纤维间及灰质核团间的FA值有显著差异,但白质纤维的FA值明显高于灰质核团。在白质纤维中胼胝体压部的FA值最高,内囊后肢及扣带次之,依次为胼胝体膝部、内囊前肢和半卵圆中心、额叶,最低者为外囊;在深部灰质核团中,FA值最高的部位是丘脑,尾状核头次之,豆状核最低。部分白质纤维间及不同灰质核团间的ADC值有差异,但ADC值相差不大,ADC值参考值范围为(0.692-0.941)(10-3mm2/s)。3.随着海拔升高,皮层下缺血灶出现率增加,且多位于额叶皮层下,但额叶白质各向异性及扩散未见差异;不同海拔高度下,藏族胼胝体膝部及尾状核头的FA值在海拔2200-3000m与海拔3000-4000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藏汉民族间比较:海拔3000-4000m藏族与汉族尾状核头FA值有统计学差异(P=0.031),半卵圆中心及额叶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8,P=0.06)。5.依据不同的颜色,在FA彩色编码图及纤维束成像图上可判断出各种白质纤维束及其位置、方向、走行。结论:随着海拔升高,皮层下微小缺血灶出现率逐渐增加,依次为15%、32.5%、47.5%,以额叶显著,但额叶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及扩散未见差异;海拔3000-4000m藏族与汉族尾状核头部分各向异性存在差异;海拔2200-3000m、3000-4000m藏族尾状核部分各向异性和半卵圆中心及额叶的扩散特征有差异;并为高海拔(≥2200m)地区正常成人脑部DTI成像提供参考值范围。
其他文献
任务驱动课型研究是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文立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现状,首先介绍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探讨了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培养“工匠精神”的路径,希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