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我国开始在国有企业中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0多年过去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出现许多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政企难分、企业效率不高等。究其源头,盖因真正的公司治理结构难以构建和良性运作。因此,构建合理有效、良性运作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公司治理是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具体表现形式,企业所有权配置与法人治理问题是同一回事。
论文的基本内容是:企业所有权(包括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本质上是所有者的财产所有权,只是出于对经理人及其他企业关键要素所有者激励的需要,才由所有者让渡部分企业所有权给这些企业精英者。所谓现代公司所有权配置就是指企业所有权的让渡问题,就是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股东、董事会、经营者、掌握企业核心技术者、掌握企业关键资源者之间的配置问题。股东让渡给他们部分企业所有权可以激励这些企业高级人力潜在的巨大生产力,约束其机会主义倾向以降低交易费用,最终在利益兼容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资本的得益权。这部分让渡权既然是出自股东资本所有权的让渡,是以股东为主导的,股东自然就要对其加以控制。所以,让渡权与股东的监督控制权是相伴而生、相随以行的,这是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基本原则,割裂它们之间的纽带,公司治理上就会出现“内部人控制”,乃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这是本文提出的企业所有权让渡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是笔者关于企业所有权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为高级人力参与企业所有权配置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贯穿始终的主题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现代公司如何通过所有权的配置激励和约束企业精英层的问题。围绕这一中心,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研究企业的本质着手,指出企业是建立在股东财产所有权基础上的创造和分配剩余收入的组织。生产资料所有权决定了企业所有权配置的最基本的格局,就是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归企业所有者所有,这是现代公司所有权配置的理论根基。只是在现代公司中,代理人掌握了经营管理控制权,知识经济使掌握企业核心技术者紧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命门,掌握企业关键资源者则垄断了企业的关键资源。由此,现代公司就要调整原来企业所有权归企业所有者所有这种最基本的格局,让渡出部分所有权。股东在让渡出这部分权利的同时,保留对让渡权的监督控制权。
企业所有权让渡观作为理论假设是否符合历史规律和各国公司治理的现实呢?与西方产权学派运用比较静态模型设计分析方法研究企业所有权配置不同,本文在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历史演进中找到规律性启示:即高级人力参与企业所有权配置是一种趋势,但代理权的本质是让渡权,由此强化高级人力的让渡权必须同步强化股东的监督控制约束机制,财产所有者的监督控制是前提。
企业所有权的让渡、高级人力对企业所有权的承让,构成完整的企业所有权配置研究。如果说前三章主要着眼于生产资料所有权,那么接下来就要研究高级人力参与企业所有权配置(即承让产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各国公司治理中高级人力又是如何承让所有权的。从中揭示出企业高级人力承让企业所有权的不同模式与各种模式赖以发挥作用的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
以上研究说明,要按出资者资本的产权逻辑配置企业所有权。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恶意收购浪潮,迫使英美国家纷纷修改法律,催生了以新厂商理论作为企业目标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它试图从抽象的公平、社会责任观来配置企业所有权。那么,按照什么逻辑配置企业所有权才是最优的呢?要研究如何优化现代公司所有权配置,就要说明这种优化是相对于什么样的企业目标来说的,优化所有权配置的标准是什么,如何配置企业所有权才能解决对企业高级人力资源的激励问题。本文提出优化各类不同企业的所有权配置方案。
我国公司是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建设的,企业的控制权从以政府为代表的所有者手中逐渐配置到公司治理各主体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呢?本文提出我国在外部市场监督约束机制不成熟、内部产权约束不到位情况下的公司所有权配置思路:通过股权优化分类治理我国现代公司,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目的是置代理权于股东的监控之下,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撇弃时下广为流行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产权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作指导,比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多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纬度、比企业契约论多了历史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向量、比利益相关者理论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内容上的创新包括: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角度重新定位企业的本质;重新界定控制权以区别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命题中的控制权;用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范畴定义企业所有权,突破了不完全合约理论用剩余权范畴研究企业所有权的框架;提出企业所有权让渡观、企业所有权结构演进模型;提出了企业所有权配置的理论框架及优化各类不同企业的所有权配置方案;提出通过股权优化分类治理我国现代公司的思路及具体的实施建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