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伦敦大学教授塞林格(Larry Selinker)在他发表的《中介语》中首次提出了僵化现象的存在。僵化现象指的是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出现的一些固定下来、难以改变的语言结构、语法规则和系统知识。这些语言结构、语法规则和系统知识停滞在固定的阶段,而且一旦固定下来以后就很难改变,即使在学习者年龄增长,语言能力提高后也依然存在。如今,僵化现象已被认为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在如何解释僵化现象的具体成因和如何消除甚至降低学习者语言的僵化程度这一方面,依然存在着众多争议。对僵化现象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热点。探讨僵化现象的起因对改善英语教学成效,更好地开展外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部分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道歉语的常识性分析,探讨僵化现象的成因,并且进一步探讨不同的学习策略对僵化现象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帮助学生克服僵化现象,提高教学效果,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教学目标。塞林格认为,不恰当的学习策略是产生僵化现象的最普遍的原因。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学习方案。它包括认知策略,非认知策略,等等。学习策略的不恰当,学习方法的不匹配,容易使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事倍功半。在我们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堂活动赋予第二外语学习者真正开口交流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课堂活动更容易暴露出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产生的僵化现象,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课外活动为切点,对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采取的不恰当学习策略进行了详尽的归纳和描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道歉言语行为中存在的僵化现象表现及成因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对中国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采取的主要学习策略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首先,本文通过分析特定人群的道歉言语行为,来对其道歉言语行为中存在的僵化现象作一定的直观陈述。其次,本文通过对中国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出中国高阶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改善学习策略,避免语用僵化现象的发生。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概述论文的总体框架和主要目标。第二章介绍了僵化现象的含义,并且对有关僵化现象的研究做了系统性的回顾;此外,在第二章中我们回顾了学习策略这一概念的定义,它的主要类别,以及它和僵化现象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概述了道歉的含义及分类,冒犯和道歉之间的关系,并且简要地介绍了有关道歉言语行为的一些研究。本文第四章对论文中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即话语完型法进行了介绍,比对了这种方法的长处和不足。相应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问卷设计的构想也在这一章节中进行了陈述。在第五章,我们通过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深入地探讨我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中可能出现的僵化现象。在第六章,本文从课堂活动这一角度出发,观察学生对课堂活动所采取的不同的学习策略,并且探讨如何通过改进学习策略,促进学习动机,来减少僵化现象的发生。在最后一章,笔者对本文加以总结,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的走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