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让少数民族可以与主流社会相融合,分享现代发展的成果,以便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融合;其二是让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保留与传承,使他们可以保持本民族的民族特性,从而保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教育目的本身就是人们依据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与当前的社会条件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的教育价值取向。按照这种定义与逻辑,我们可以将民族教育价值取向分为“现代化”和“民族化”两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转型性变革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转型的浪潮使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现代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为了培养出具有民族根基的现代化人才,我国民族学校教育普遍面临着“民族化”与“现代化”两种教育价值取向之间的弥合问题。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视角,选取广西万尾村京族中学为个案,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社会转型时期京族中学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首先探讨了京族中学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以及发展历程,从学校发展环境、脉络中对“现代化”与“民族化”两种教育价值取向在京族中学的确立、现实中发挥的功能等进行学理性分析。之后对共生理论的的起源、内涵等进行了解析,阐述了运用共生理论研究京族中学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适切性。在此基础上,以共生理论异质共存、互动共融、共同进化的内涵为判断标准,对京族中学“民族化”与“现代化”两种教育价值取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良性与非良性互动现状进行审视。最后,本文从内、外部两方面分析了“民族化”与“现代化”两种教育价值取向非良性共生的原因,并针对京族中学学校教育实践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尝试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保障体系的构建几方面去改进和完善两种教育价值取向在京族中学的“共生”之路。本文所论述的京族中学学校教育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两种价值取向,核心问题是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协调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共生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民族根基的现代化人才。“民族化”与“现代化”两种价值取向的共生问题关乎京族中学的改革发展方向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是我国民族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京族中学的研究,为我国民族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探析提供典型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