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产业化是继我国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经济领域出现的又一场深刻变革。90年代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农村地区得以推广、发展,并于1996年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写进我国“九五计划”,农业产业化成为学术界及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 总结分析国内外围绕农业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发现,大量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农业经营模式、运行机制以及政策调控等领域,对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的研究较少,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还是一项有待深化研究的探索性课题。 发挥地理学科尤其是区域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和同一性的优势,本文选取山东烟台市为研究实体,重点探讨了烟台市的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旨在从地理学的角度围绕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形成、发展、分类以及形成机制做些探索性研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注重个例解剖、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等方法,阐述了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的运行机制,探讨了确定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类型的方法,对烟台市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且提出了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 全文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首先对农业产业化及其地域模式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其次阐述了本文的选题动因、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产业进步、费用交易理论、农业地域分工理论以及系统论理论的倡导者、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将基本理论以及在本文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联系分析,以期构建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三部分:烟台市农业发展条件分析与产业化发展的历史演进。首先从区位与市场、农业资源、现有基础等方面分析评价了烟台市农业发展的条件,然后按时间顺序把烟台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多种经营起步阶段、产业化雏形形成阶段、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农业产业 赝台市灰业产业a舰城痕太研穷 化经营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论述。 第四部分:烟台市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类型的空间分布与实证分析。这是 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的机制与构成要素进行了论述, 把市场指向、主导产品、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以及农民 的组织化程度视为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的构成要素;其次,对确定农业产业化 地域模式类型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应以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为出发点,把农 产品商品基地的属性(而非其他)作为确定模式类型的重要依据;采用综合分 析法把烟台市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类型分为五类;然后实证分析了莱阳龙大公 司和栖霞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例;最后分析论述 了烟台市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的集聚.扩张机制。 第五部分:烟台市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的优化构想。在分析了今后烟台市 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烟台市农业产业化地域 模式的优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对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类型的划分方法进行 了重新思考,将农产品商品基地的属性作为类型划分的依据,强调了地域性对 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的决定性作用;第二,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烟台市目前 的96个镇级行政单位的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进行划分,并反映出它们的空间布 局情况;第三,注重了对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的个例研究,旨在阐明不同模式 的地域差异性以及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