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但是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群众基础和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可持续的两大基石,依靠举国体制的优势,自下而上的“三级训练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在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中,我国的乒乓球、羽毛球项目在国际体坛的优势明显、成绩突出、地位巩固,作为待发展的潜力项目——网球,目前在女子网球方面突破不断,屡创佳绩,但并未形成集团优势,且男子网球成绩一直没有突破,始终在亚洲范围内徘徊。 在竞技网球实力较强的美洲、欧洲等地,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多采用家庭投资、专业网球学校培训、经纪公司签约培养等方式,我国的网球后备人才培养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更要从国内的优势项目中汲取营养。据史料记载,1913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王宪、常子成、武尽杰等6名学生将网球带回山西,创办了由中国人和外国人共同参加的“万国网球会”,网球运动开始在山西发展。近年来,山西的群众网球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场地建设和参与人数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竞技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上较北京、上海、内蒙古等网球发达省市起步晚、水平也不高。 本课题对网球项目在山西省地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以各体校网球教练员、运动员、场地设施、训练比赛状况为切入点,旨在把握现状、发现问题,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得出结论如下: (1)山西省体育运动学校开展网球运动项目规模较小,11个地市中只有7个地市体育运动学校开设网球运动项目。 (2)山西省体育运动学校网球教练员年龄结构合理、学历较高、职称偏低;参加继续教育或培训的意愿较强但机会少;对工资待遇的满意度不高。 (3)山西省体育运动学校网球运动员主要集中在13-15岁年龄段,参加训练的年限在4-6年的占多数,其训练动机主要是家长意愿。 (4)山西省体育运动学校网球队的训练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各体育运动学校场地设施基本能满足训练需要。 (5)山西省体育运动学校网球队的日常训练基本能按照训练计划来进行,但多数教练员对多年训练计划不够重视;训练时间的安排与体校内其它项目一致,“没有学习氛围”和“基础差”是影响网球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两个主要因素。 (6)山西省体育运动学校网球运动员的参赛机会少,是阻碍其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