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山,又名寒山子,是中国唐代著名隐逸诗人,隐居于浙江天台县寒石山,常与国清寺僧拾得、丰干为伴,时人号为“贫子风狂之士”,留世三百余首诗歌,创造性地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丰富内容,大胆使用了为数不少的白话方言,对古今中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中国宝贵的文学文化资源。本文对寒山及其诗歌的研究主要分为寒山人物考、寒山诗歌论以及二者的影响研究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寒山人物考,分两章,一为寒山历史人物考,二为寒山传说人物考,分别论述寒山的生活年代、生平经历、真实形象,以及寒山的传说形象、传说的起源、演变、规律及意义。历史上的寒山是一位受过教育、粗衣粝食却乐观放达、无欲无求的隐士形象,他主要生活在中唐时期,早年家境富裕,后因屡试不第及安史之乱才到天台寒石山定居,研究佛道、修身养性。而传说中的寒山则是“文殊化身”或“和合大圣”,前者出自《寒山子诗集序》,后者源于雍正十一年(1733)寒山、拾得被敕封为“和合二圣”事件,经过历代的流传演变,这些传说逐渐融入了中国民间习俗与古典文学之中,推动了佛道文化的发展,开阔了民间艺术的视野。第二部分为寒山诗歌论,分两章,分别论述寒山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寒山诗内容丰富多彩,既包含诸善奉行、诸恶莫作的佛教因果之说,又具备怀才不遇、隐居山林的人生感悟,还体现了诗人了悟生死、明心见性的超脱历程,描画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百态图。艺术风格上,寒山诗歌融合了中国文人诗歌、佛教偈颂以及江南民歌等体裁的艺术特色,营造出了一个明净空寂、远离尘俗的诗意世界,同时诗歌在用韵方面也别具一格。第三部分为寒山及其诗歌的影响研究,分三章,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古代、现当代以及美国五六十年代三个时期的文学文化现象,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文学层面上,寒山诗曾受到宋朝王安石、黄庭坚等诸多诗人的喜爱,他们对寒山诗或拟或和,并在诗歌创作中加以借鉴,开辟了宋诗新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胡适等人发起的白话文运动与新诗运动中,寒山诗又作为该运动的历史支撑与改革利器,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地使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并影响了新时期的诗歌风格,而寒山传奇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今小说、戏剧及纪行文学的发展。不仅如此,寒山与寒山诗还漂洋过海,一跃成为美国“垮掉一代”的精神偶像,成功地影响了“垮掉派”诗歌的创作风格与“流浪文学”的情感取向,而寒山的禅宗精神、隐逸状态以及寒山诗的俚俗语言、空寂禅意等也得以在这些作品中延续下来。文化层面上,寒山及其诗歌不仅推动了中国禅宗文化、地方文化、绘画艺术的发展,催生了中国民间习俗、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等,还对美国嬉皮士们的服饰外貌、行为举止、禅宗热潮及美国影视、雕塑等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