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微绿球藻与海洋细菌共生关系的初步探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ysk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产者,全球近一半的初级生产力是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固定的。经过长期的自然进化,真核藻类与原核细菌之间构建起复杂且亲密的相互作用,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彼此的生理代谢过程。藻类和细菌的共同进化在诸多方面变革着地球生命系统,这种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菌藻相互作用在全球生物地理化学循环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拟微绿球藻(Nannocholoropsis maritima),是一种体型微小结构简单的绿藻,富含多种天然色素,且具有很强的生物油脂积累能力,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型藻类。本实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拟微绿球藻藻际微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16S rDNA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在拟微绿球藻所属的藻际微环境中,生活着数量庞大、种类众多的菌群。实验共收集可比对序列46016条,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127个。将不同OTUs所代表的物种进行统计,从微生物菌群的物种多样性上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占据主体(64.4%),α-变形菌次之(16.5%),黄杆菌再次之(13.1%),以及其他微生物类群(5.9%);若从菌群分布的优势度进行分析,发现占据优势度前四位的主体菌群分别为:蓝细菌(64.40%),拟杆菌(13.25%),厚壁菌(0.21%),放线菌(0.05%)。为了探究拟微绿球藻与海洋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的菌藻混合比例,将无菌的拟微绿球藻分别与三种分离得到的海洋细菌—玫瑰杆菌(Roseobacter sp.),海杆菌(Marinobacter sp.),印度洋斯塔普氏菌(Stappia indica)进行混合培养。实验表明:不论菌藻之间以何种比例进行混合,玫瑰杆菌和海杆菌对微藻的生长均不能产生明显的影响;相对的,印度洋斯塔普氏菌却可作为一种藻类促生菌显著的促进微藻生长,并在微藻生物量的积累上和相关光合参数的指标上都与对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标追踪是近年来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它融合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学科技术,在视频安全监控,视频压缩与检索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输入图像序列,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现代教学理念也已融入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其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得到凸显。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生英语时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出发优化教学设计,创新英语教学方法。下面,本文就从四方面出发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1. 设计预习导学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在学案引导下,学生可以摆脱过去完全依靠教师的学习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区域越来越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单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针对经典的Spar平台垂荡纵摇耦合运动问题,为解决传统小参数摄动方法和时间步进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将增量谐波平衡方法(Incremental Harmonic Balance Method,IHBM)应用于研
会议
本文基于视点重构单元进行研究,通过深度图绘制算法(Depth Image Based Rendering简称DIBR)探讨图像合成所需的视差源序列--虚拟视点,以实现多视点裸眼立体图像合成的预处理阶段,
轮船长期在海洋中航行,船体更容易受到微生物附着的损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轮船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当传感器监测到附着微生物达到一定数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