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获得了长足进步和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钢铁产业作为典型的基础工业和周期性行业,不论是钢铁产业规模还是钢铁企业实力都有跨越式发展,因钢铁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当前钢铁行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经济效益低下、财务杠杆高、产能集中度低等突出问题;同时也面临国内消费升级对高质量产品刚性需求大增与供给产能低端的结构性矛盾。在“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如何选择有效的融资模式,提高融资效率,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钢铁企业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及其关系,对当前钢铁行业发展环境、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将美国和日本在供给侧改革时期采取的产业政策及其钢铁产业政策进行了国际比较,进而针对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钢铁企业创新融资模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对钢铁企业选择适应性融资模式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式,以沪深上市钢铁企业融资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应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从“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视角去选择适应性的融资模式。从“去产能”视角提出整合优势资源、兼并重组的综合融资方式;从“去杠杆”视角提出加大股权融资力度,优化资本结构,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的本质要求,金融市场结构优化有利于企业“降杠杆”工作的落实,而非要求企业一味无限的降低杠杆;从“去库存”视角提出提高产融结合水平,整合供应链金融资源,构建以钢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从“降成本”视角提出企业应积极利用财税政策,拓展境内外市场融资渠道,减少对产能过剩行业中优质企业的融资歧视,发挥市场对融资成本定价的决定性作用,而非行政干预;从“补短板”视角提出鼓励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对科技人员的股权激励力度,激发通过科技创新提高钢铁供给质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