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是我国社会构成的主体,也是乡土记忆传承的载体。但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乡村面临空前危机: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的流失、地方文化的衰落、农耕体系的瓦解等日益暴露的问题使乡村转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与矛盾。为解决乡村现存问题、使乡村具有自组织发展能力,近年来众多学者专家对乡村社区的复兴展开研究,试图对乡村的空间布局、功能分配、产业经济、空间环境及文化资源进行调整与更新,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及空间形态,使乡村重获新生。本文基于对国内乡村社区复兴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和梳理,归纳了乡村社区相关研究的核心与构成要素,并在借鉴社区营造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建筑学、规划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的相关研究界定了“乡村社区营造”的概念:即通过集体性、持续性的乡村社区与社会活动解决乡村在产业转型、基层组织建构、社区文化与艺术复兴及乡村空间环境改造等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激活乡村地缘生机、复兴乡村经济与文化脉络的过程。本文在乡村社区营造概念的理论支撑下,进一步解析乡村社区营造的五个构成要素要素:人、文、地、产、景的结构关系,并剖析乡村社区营造的对象构成:政府、学者精英与村民多方参与对象间的关系及其在乡村社区营造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社区营造强调的公共性和参与性,在多方参与下、以村民为主体共同建造的研究前提下,以建筑学研究为视角,重点从有利于村民通过参与建造活动而展开社区营造的两大主要方面:乡村室外公共空间和乡村建筑空间的营造对策展开详细阐释,以期通过较为系统的营造对策,指导村民参与建造活动,唤醒村民主体意识、增强村民间的社会互动,从而有利于乡村产业转型、社会文化脉络延续、基层社会组织建构、空间环境改善,最终实现乡村社区的自组织发展。最后本文将实证研究的对象选取在浙江地区的乡村社区,并通过实践对以上营造对策融入设计实践之中,以期为村民参与乡村社区营造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案例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