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金融行业监管的顺周期性问题也暴露出来,各国监管机构纷纷制定监管政策来缓解顺周期效应,于是逆周期监管应运而生。继《巴塞尔协议Ⅲ》出台后,我国在沿用巴Ⅲ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初步构建了以资本充足率、杠杆比率、动态拨备以及流动性指标为主要工具的逆周期资本监管体系,对资本的约束不断增强。逆周期监管的目的在于当经济繁荣时计提更多的资本来缓解经济下行阶段资本不足的状况,熨平经济周期,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通过以丰补歉的方式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加平稳有序的发展,从而防范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而银行业作为经济运转的重要枢纽和资本监管的重点对象,从严的资本监管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金融系统的风险抵御能力,促使银行业的长期稳定经营,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又使银行盈利能力受到更大的威胁。银行盈利能力从短期来说主要是衡量商业银行的收益,从长远考虑则反映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实施有效缓解了银行经营的顺周期问题,从短期来看可能不利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增加,但从长远来说,有利于商业银行可持续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在满足资本监管的条件下提升盈利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在阐述逆周期资本监管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二者的发展现状,并阐明了逆周期资本监管四大工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机理,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在实证部分通过选取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拨备率和流动性比例四个自变量,以及总资产对数、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和非利息收入占比四个控制变量对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及流动性比例与盈利水平负向相关,且盈利能力对其变化的敏感度相对较小;杠杆率及贷款拨备率与盈利水平正向相关,其对盈利能力影响程度较大;控制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本文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如何适应逆周期监管、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其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建立可持续发展资本补充机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优化信贷资产,提高信贷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建立完善的金融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