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NGO的组织生态研究——以R教育研究院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形态的转型,社会力量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民间社会组织大量涌现,N6O成为公共治理的主体之一。然而,在教育领域,教育NGO稀少,不利于教育公共治理的形成。本研究运用组织生态理论,通过典型案例调查,对教育NGO的实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教育NGO生存的制约性因素,为教育NGO的发展提供理性的思考。  本研究以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R教育研究院为对象,开展田野调查。先对R教育研究院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回答了“R教育研究院生存状况如何”的问题;然后通过对研究院内生态和外生态的分析,回答了“环境中哪些因素制约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问题;最后通过对环境和R教育研究院的相互作用进行解析,解释了“R教育研究院在现实环境中拓展生存空间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教育行政方式、显性和隐性的制度规定、慈善的捐赠意识、社会的教育关怀是宏观层面制约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主要因子;R教育研究院和其它组织的关系是中观层面影响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主要因子;资金、人员、领袖是微观层面影响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主要因子。R教育研究院的生存能力主要受到社会资本、组织结构和内部动力机制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R教育研究院采取积极的生存策略,通过巧妙处理与政府的关系、灵活运用制度规定、努力营造公信力的方式拓展生存空间,通过组织自身再生产、组织产品再生产、社会资本再生产来实现组织的发展。  R教育研究院的发展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一个“个性”的过程,既有其它NGO不具有的优势,也面临其它NGO不曾面临的问题。本文归纳了教育领域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治理水平比其它领域低的特殊原因:一是教育NGO较之其它NGO,政府管制更为严格,社会认同较低,受环境制度性限制更大;二是教育NGO的组织结构不完善、发展不均衡,生存能力弱:三是教育NGO追踪政策热点和盲点、避让有争议的话题,有限的参与教育公共治理,在活动范围和专业程度上往往顾此失彼。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下的国家课程体系有了新的变化,无论是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还是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对学校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如何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全面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篮比赛己经落下帷幕,中国女篮半决赛在开局很好的情况下,惜败给澳大利亚而无缘决赛,最终美国女篮凭借强大的整体攻防击败澳大利亚女篮获得冠军。该研究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亲游戏性与亲子互动之间的关系。研究选取南京市3所幼儿园的30名3-5岁幼儿及其父亲作为研究对象。经父亲签字同意后,用摄像机全程记录下父亲和孩子在玩沙盘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教师一直承担着向青少年传播知识、塑造灵魂、传承人类文明的重担。祖国的昌盛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则在于教师。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中共中
本文主要采用故事情境测验法,从意图、行为动作、因为三个认知维度来分析儿童对父亲管教者、养家者、保护者、养育者、情感支持者、行为榜样者六个角色的认知情况。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