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是处于清末与新中国交界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期间,社会动荡不安,关于教育的各种改革此起彼伏,跟随着涌现的是各种教育学制与教育思想,它们要求教育独立、要求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并且为此做了很多相关的努力。数学教科书作为数学课堂传递知识与思想的载体,是体现国家政治和公民理想的综合体,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最能反映民国时期数学教育的发展情况特点,而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文化的吸收及师生的教学方式。因此,民国时期的教科书历来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门对象,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都不热衷于对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呈现方式进行研究,专门针对几套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前人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比较几套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或是比较不同国家的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得出教科书呈现方式的一些特点。因此对民国时期小学数学教科书呈现方式的研究是必要的。本研究以民国时期六套典型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呈现方式进行研究,探究呈现方式所体现的文化内涵。首先,通过查阅这六套教科书,整理其呈现体例;其次,通过研究教科书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实践4个领域的知识系统、助读助教系统和例习题系统,全方位分析教科书的内容呈现方式;再次,综合分析呈现体例与内容呈现方式,梳理出呈现方式的发展变化特点:最后,通过剖析民国时期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总结出呈现方式对当前教育的启示为:在教育思潮方面,呈现方式体现着教育学制思潮、新文化运动及教育独立思潮、中西方思想结合的同时,也反映出呈现方式受到教育思潮的影响,尤其是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教育形势,促使呈现方式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认识特点的锲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在数学文化方面,呈现方式蕴含着数学美、数学符号文化、数学意识,通过呈现方式把数学文化渗透在数学内容中,在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数学文化的陶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数学文化。在数学思想方面,呈现方式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建模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主要突显在内容呈现方式上,通过内容呈现方式来传递。因此,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研究缘由、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进行概述,并对“小学”“教科书”“算术”“教科书呈现方式”进行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对小学数学教科书呈现方式进行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是研究六套民国时期小学数学教科书呈现体例框架,并对呈现体例发展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研究民国时期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分别对知识系统、助读系统、例习题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分析民国时期小学数学教科书呈现方式的特点,指出对现代小学数学教科书呈现方式的借鉴意义。第六部分是总结民国时期小学数学教科书呈现方式对当今数学教育的启示,并一一对总结出的结论进行解释说明及它们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