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卒中后癫痫患者的脑电图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卒中部位与性质、卒中后至癫痫发作间隔时间、癫痫发作类型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后癫痫患者。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确定有卒中病史,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结合临床症状与脑电图诊断为卒中后癫痫。入选标准:年龄18~75岁,有一次脑卒中病史且经CT或MRI检查确诊,癫痫发作在卒中两周以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不超过3分。有以下情况者排除:卒中前有癫痫发作史或家族史;有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肿瘤等可以引起癫痫的其他病史;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入院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记录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部位与性质、卒中后至癫痫发作间隔时间、癫痫发作类型进行分析。在患者入院后两周内根据病情给予行三次脑电图检查,以明显提高痫样放电的发现率。根据脑电图检查结果分别按以下条件分组:(1)是否有周期性癫痫样放电(periodic epileptiform discharges,PEDs),以脑电图异常但无PEDs患者为对照组;(2)是否为双侧同步放电,以非双侧同步放电(一侧半球或局灶性异常及弥漫性异常)患者为对照组。随访三个月,观察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拟三个月内未再癫痫发作且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不超过3分为预后较好,再次癫痫发作或改良Rankin量表评分高于3分或死亡为预后差。采用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共收集46例卒中后癫痫患者中,失访2例,脑电图正常3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37±10.32岁。其中脑梗塞31例,占67.39%;脑出血15例,占32.61%。卒中部位位于皮层者33例,占71.74%,皮层下13例,占28.26%。卒中后首次癫痫发作时间分布于卒中后3周至18个月,平均10.75个月。癫痫发作类型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分类,单纯部分性发作24例,占52.17%,复杂部分性发作8例,占17.40%,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14例,占30.43%。分组比较情况:(1)PEDs组共14例患者中预后差的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百分率为78.57%,对照组中共27例患者中预后差的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百分率为40.74 %。卡方检验有PEDs组显著高于无PED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电图双侧同步放电组共17例患者中预后较好的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百分率为58.82%,对照组共24例患者中预后较好的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百分率为37.50%。卡方检验两组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1)卒中后癫痫老年人常见,以缺血性卒中居多,高发期为6~12个月,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多见。皮层受累为卒中后癫痫的主要原因。(2)脑电图出现PEDs的卒中后癫痫患者预后趋向不良。(3)脑电图双侧同步放电的卒中后癫痫患者预后与脑电图一侧半球或局灶性异常及弥漫性异常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