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金山岩体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上的临县柳林背斜带,是汾河碱性岩带中的一个碱性杂岩体。岩体是多期形成的,呈岩筒、岩床产出。地表可见六个相带,从外到内依次为二长岩、霓辉正长岩、暗霞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响岩和响岩质火山角砾岩及粗面斑岩和粗面质火山角砾岩。 各期岩性SiO2不饱和或极端不饱和、富碱、高钾、富铁(少数极富铁)、低/贫钙和低铝;稀土元素含量高,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发生了强烈的分馏,具富集型稀土配分模式,无Eu负异常,具Ce负异常。岩体d18O变化范围为7.9-9.2‰,平均8.4‰, 综合各种资料确定前四期岩性的年龄分别为154Ma、141Ma、132Ma和125Ma。各期岩性是同源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形成的产物,低的(87Sr/86Sr)o等特征说明岩浆起源于上地幔,是富集型地幔分批次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熔融程度较低,约为5%。岩体形成于板内引张的应力松弛环境。 岩体的六个相带在地貌上构成正向穹窿型热力构造,从岩浆-热力作用的影响深度来看,二长岩等四个相带为中浅成侵入型热力构造,另两个相带为表浅层火山喷发型。中生代侏罗世以来紫金山发生三期热力作用:中三叠世表浅层火山喷发—热液活动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浅成侵入型和晚白垩世表浅层火山喷发型热力作用。早石炭世(343Ma)和早二叠世(287-293Ma)紫金山可能有两次中深层侵入型热力活动,中三叠世有一次确定的火山喷发事件。 紫金山侵入岩的时代与华北地区中生代热事件具有一致性,表明晋西挠褶带与华北地区一起经历了此次热事件。 紫金山岩浆热力作用促进了煤变质,使上古生界的煤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促进上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岩浆上侵形成火山刺穿遮挡圈闭油气藏。 岩体的热力活动过程和盆地中生代以来的演化过程密切联系,是中生代盆地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研究为盆地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