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中国早期电影史的写作,虽然成果丰硕,但仍然存在诸多尚待填补和丰富的领域,这些领域需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角度中寻拓。在研究领域日益细化的今天,中国早期电影史的写作存在一个无法回避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最原始资料的影片,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散佚和损毁。因此,依凭留存数量极为有限的影片来重绘中国早期电影史的版图,似乎勉为其难。研究的继续进行,必然需要寻求新方法和新角度,去拓寻单纯依靠影片无法继续阐释或难以扩容的研究空间。实际上,电影史的写作也绝非单纯依靠影片来支撑,它的研究对象是多维度和多面向的,诸如美学电影史、技术电影史、经济电影史、社会电影史等考察途径和研究范畴。有鉴于此,本论文将关注目光聚焦于上海早期的影迷及影迷文化,这正是当下中国早期电影史研究中少有触及的对象和领域。因为,那些流散在报刊杂志中的影迷及其他们的观影行为和活动,是被标准的电影史写作排斥在外的个人化的经验。而通过这种“个人化的经验”,可以窥见彼时上海的电影生态。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发现电影这一新兴媒介对于上海城市的影响与改变。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上海建构现代摩登都市的重要时段,同时,也是中国电影逐渐走向发展与辉煌的黄金时代。可以说,上海早期电影也是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观众受到电影娱乐的吸引,形成了一群稳定而庞大的观影群体,在这些群体的促动下,一种新型的都市娱乐方式和摩登的消费时尚文化在上海逐渐兴起。一言以蔽之,电影改变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在电影的广泛影响下,集体心理、公众舆论与社会时尚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因此,上海早期电影所孕育的影迷文化的历史,其实是上海影迷率先接触、汲取、接受与传播电影中的现代性成果、思想与经验的历史。本论文研究的最终意义所在,便是试图通过上海早期影迷文化的历史书写和探寻,从这些微观的描述中发现上海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在时间向度上,论文将时期划定在从电影传入中国之初到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上海早期影迷文化史的写作,并非单纯的依循时间线索进行,而是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以板块的形式加以拓展与构建。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五个部分,对上海早期影迷文化的历史呈现和表现状况进行论述:第一章,从时间角度出发,探讨电影传入中国以及此后的影迷的特征浮现与身份生成问题,这既是论文研究的时间起点,也是问题阐释的生发之处;第二章,则是从空间角度入手,论述影迷在生成之后的空间分布和社会分层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针对上海早期影迷所进行的一番生态考察;第三章,围绕影迷与电影和明星的互动来展开论述,主要涉及早期影迷消费文化的问题;第四章,属于个案研究,专门论述上海早期活跃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影迷知识分子”的观影行为和电影介入;第五章,通过对当时的几个重要的电影公共事件的回溯、影迷组织和活动的展开以及影迷现代意识的表现,主要探讨影迷文化和都市现代性的问题。从理路上来看,研究上海早期影迷及影迷文化,应当属于社会电影史的范畴,也贴近于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视角。因此,上海早期影迷史与影迷文化史,既是对上海电影史写作的一次补充,也是认知上海城市生活史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