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和译语文化规范观照下的辜鸿铭之儒家经典英译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辜鸿铭(1857-1928)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学者,在中国知识分子纷纷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时候,辜鸿铭却大力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成为儒家经典英译史上的第一个中国人。然而,如果从传统的翻译理论出发,依照原文与译文在语言层面上的对等转换去衡量译文,他的译文是不忠实的,他独特的翻译行为也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译者和翻译规范的关注给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因此,本文试图从译者主体性和翻译规范互动的角度来审视辜鸿铭独特的翻译行为并试图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一方面,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策动者之一,其自身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文学修养、人生经历甚至情感个性,都会介入到翻译活动中去,对译者翻译目的的形成、原文本的选择和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译者的主体性也由此得以实现;另一方面,译本的接受毕竟是多数译者必须正视的问题。面对目标文化系统制约翻译的各种规范,译者必须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对文本进行操控,让译本顺利进入目标文化系统,这样译者的主体性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笔者对辜鸿铭独特的生活经历、语言文学修养、意识形态以及当时目标文化系统制约翻译的各种规范进行深入分析后指出,辜鸿铭独特的翻译行为正是他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目标文化规范的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辜鸿铭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熟知西方文明并且痛恨西方文明弊病,所以他选择了以译介儒家经典的方式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期达到利用儒家文化来拯救西方文明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翻译操作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译本被西方读者接受和理解,辜鸿铭不得不遵守目标文化系统的各种规范,采用完全归化的翻译策略,用西方的哲学思想和名人名言来诠释中国儒家文化,从而降低了译本的理解难度并因此增加了译本的可读性。因此,译者的主体性和目标文化系统翻译规范的互动为我们理解辜鸿铭独特的翻译行为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翻译批评提供了新视角。
其他文献
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项目——K3000选粉机,因在我国特大型水泥企业山水集团生产线技术改造中得到成功应用,被评为“首届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
9月16日,工信部发布第30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本次共申报了320款新能源汽车产品。按动力类型分,纯电动汽车产品300个、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16个、燃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科普人才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于7月22日正式印发,向社会公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规划的形式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作出的宏观安排和部署。  在7月28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皓简要介绍了《科普人才规划》编制的有关情况。据殷皓介绍,制定《科普人才规划》,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国家加强人才
在口译研究相对于笔译研究仍显滞后的今天,国内外口译界将有限的注意力较多地投入到对口译技能培养提高、口译教学及口译质量评估的研究当中,也有部分研究者致力于探讨口译的思
<正> 緬甸文學发展于11世紀的蒲甘王朝。1057年的宗教战争,緬甸南部文化发达的直通王国被征服,蒲甘王阿奴律陀獲取大量佛教經典和为數三百名有才學的高僧和具有各种技艺的工
山西中阳县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全国林业站管理办法配备人员和建站。林业站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全县林业管理和集约化经营水平的全面提高,保障了林业的持续
本项研究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以及策略培训对风格拓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主要目的在于调查中国理工科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缅甸,有着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文化。缅甸华文文学在近半个世纪,更有被忽略、被遗忘的感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要让世界认识缅甸华文文学,同时鼓励缅甸华文作家走出缅甸,让缅甸文
本研究是对二级学院英语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与英语单项技能词汇学习成效相关性的实证性研究,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加访谈的混合研究法,以二级学院的非英语专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