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菜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bb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与骨组织的侵蚀。百合科菝葜属植物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所收载。《中药大辞典》记载“补气活血,舒筋通络。治气虚浮肿,筋骨疼痛,偏瘫,头晕头痛,咳嗽吐血,骨结核,白带。”民间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但罕见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  本论文采用现代药理实验方法研究牛尾菜乙醇提取物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结果表明,牛尾菜乙醇提取物800 mg·kg-1和400 mg·kg-1剂量组对佐剂关节炎模型大鼠继发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对角叉菜胶性足肿胀模型大鼠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牛尾菜乙醇提取物1000 mg·kg-1和500 mg·kg-1剂量组对醋酸扭体模型小鼠和热板模型小鼠疼痛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牛尾菜乙醇提取物800 mg·kg-1,400 mg·kg-1和200 mg·kg-1剂量组对福尔马林模型大鼠疼痛反应的第一相和第二相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综合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从牛尾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综合运用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NOESY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16-O-β-D-吡喃葡萄糖-(22S)-胆甾-5-烯-3β,16β,22-三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牛尾菜苷C,I),26-O-β-D-吡喃葡萄糖-(25S)-5,20(22)-二烯-3β,26-二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牛尾菜苷D,II),26-O-β-D-吡喃葡萄糖-(25S)-5α-呋甾-20(22)-烯-3β,26-二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牛尾菜苷E,III),新替告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牛尾菜苷F,IV)和人参皂苷Rd(V)其中化合物I-IV为新化合物。  本研究制备了两种甾体皂苷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不同色谱柱和流动相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甾体皂苷对照品均为一个主色谱峰,改变色谱柱和流动相测定均未出现异常峰;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两种甾体皂苷对照品的纯度,测得其含量分数分别为牛尾菜苷C98.52%和牛尾菜苷E98.91%;以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两种甾体皂苷对照品的纯度测定,测得其质量分数分别为牛尾菜苷C98.63%和牛尾菜苷E99.01%,符合含量测定用对照品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同时测定牛尾菜药材中两种甾体皂苷的含量。不同梯度洗脱条件对分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定的梯度洗脱条件可使两种甾体皂苷与相邻组分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漂移管温度和雾化气流量对检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漂移管温度的升高和雾化器的载气流速的升高,基线噪音降低,两种甾体皂苷色谱峰面积降低,故选择S/N最大的漂移管温度105℃和雾化器载气流速2.8 L·min-1;提取溶剂对提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70%甲醇超声提取30分钟为最佳工艺;进行线性关系、重复性和重现性等方法学考察;不同来源药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牛尾菜药材中两种甾体皂苷的含量差异较大。  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牛尾菜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和化学成分,建立了两种甾体皂苷对照品和药材含量测定方法,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以喜树碱为母体化合物合成了1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喜树碱新衍生物,并通过IR、H1NMR、LC-MS方法确认了所得化合物结构。  为了降低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增强其内酯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