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已成为全球化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公众甚至医务工作者对于VTE的整体认识程度却远低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卒中,这种情况在亚洲地区尤为突出。VTE是一种复杂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情况受环境及遗传因素共同影响。若了解整体疾病谱,既需要对其环境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也需要了解其遗传特点。但目前尚缺乏针对国人VTE患者的患病现状及大规模的遗传易感基因研究数据。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具体包括:1、患病率及死亡率变化趋势:入选入组医院2007至2016年主要诊断为PTE或DVT的住院患者数据。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住院时间、合并疾病、出院转归等内容。同时统计入组医院所在地市级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总结我国2007至2016年基于住院患者数据的VTE、PTE、DVT患病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与合并疾病的趋势。2、住院患者VTE预防现状:入组我国大陆地区60家三级及以上医院进行筛查,入选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主要为因急性内科疾病或手术入院(入院时间272小时)的18岁及以上患者。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第9版指南推荐的Padua预测评分标准及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对内科及外科患者进行VTE发生风险评估及预防情况调查。3、VTE易感基因研究:(1)家系研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家系部分成员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获得家系相关致病基因。(2)散发人群研究:全国范围内入组符合入选条件的VTE患者,留取临床信息及血标本,分别利用全外显子测序及基因芯片方法,获得遗传学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获得VTE散发患者易感基因。利用本研究人群,验证国际已知多基因风险评估模型对我国VTE患者风险预测能力。结果:1、患病率及死亡率变化趋势:自2007至2016年,经年龄、性别校正的VTE患病率显著升高,自3.2/10万人增加至17.5/10万人(P<0.001),住院死亡率显著下降,自4.7%下降到2.1%(P<0.001),住院时间中位数由14天下降至11天(P<0.001)。对2016年数据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男性(年龄>85岁的患者,VTE患病率男性vs.女性,155.3/10万人vs.125.4/10万人,P<0.001)与中国北方患者(VTE患病率,北方vs.南方,18.4/10万人vs.13.4/10万人,P<0.001)VTE患病率高。合并癌症及查尔斯合并症指数>2分的患者死亡率高。PTE和DVT患者存在同样的变化趋势。2、住院患者VTE预防现状:共纳入13609例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住院患者,包括:6623例内科患者及6986例外科患者。按照Padua预测评分标准评估内科患者的VTE发生风险,分别为低危组63.4%(95%CI,62.2-64.6)和高危组36.6%(95%CI,35.4-37.8);按照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价外科住院患者VTE发生风险,结果显示:低危组13.9%(95%CI,13.1-14.7)、中危组32.7%(95%CI,31.6-33.8)和高危组53.4%(95%CI,52.2-54.6)。按照ACCP第九版指南评估内科及外科住院患者VTE预防情况,结果显示:内科患者中接受预防的比例为9.3%(95%CI,8.7-10.0),在外科患者中接受任意预防的比例为19.0%(95%CI,18.1-19.9)。3、VTE易感基因研究:(1)共入组27个VTE家系,结果显示:17个家系可以用已知致病基因解释。分别为:SERPINC1(7/27,26%),FGA(3/27,11%),PROS1(3/27,11%),PROC(2/27,7%),F5(1/27,4%),F2(1/27,4%),MTHFR(1/27,4%)。其中10个变异为新发现突变,未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HGMD)中有所报道。(2)入选特发性散发VTE患者100例,与公共数据库千人基因组中汉族人群数据做比较及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散发人群中PROC基因非同义突变比例在病例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针对散发VTE患者,按照病例组与对照组1:3比例,以性别、年龄进行匹配。共入组1287例散发VTE患者及3873例普通人群作对照。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后,结果显示FGG及ABO中部分基因突变,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5e-8)。利用本研究患者,对基于欧美VTE患者获得的多基因风险评估模型(Polygenic Risk Score,PRS)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结合年龄、性别因素后对我国VTE患者发病具有一定预测能力。结论:1、在我国,基于住院患者数据的VTE的患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近50%的住院患者具有发生VTE的风险,但临床中依从指南推荐的预防实施率不到10%。3、基于家系研究和散发人群病例对照研究,我国汉族人群中VTE易感基因以SERPINC1、FGG及ABO为主。我国汉族VTE患者与欧美VTE患者易感基因谱存在差异。4、基于大样本数据获得的PRS,对我国VTE患者发生风险具有一定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