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提到:“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技能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显然,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成功与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探讨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不仅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良好世界观的必然之路,而且对我国教育体制由德育向心育迈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问题,分析当前制约思想政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了解决制约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解决对策。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分别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等文献中有所阐述,结合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思想品德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自然是责无旁贷的承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目标的分析进一步阐述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并结合本人任教的初中思想品课程内容阐述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心理引导、心理共振、心理互换和因材施教原则。制约思想政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者自身的因素,教育者自身因素以及思想品德课程教材构思和设置上的制约因素等。最后从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课程师资队伍,建构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创建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全程性评价机制上提出了解决制约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策略。首先,要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课程师资队伍思想品德教师就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我,就要建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指导教学,还要掌握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其次,要建构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就要确立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教学要灵活运用讨论法、表演法、认知法和心理实验法等教学方法。科学有效地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