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互联电力系统无功优化分解协调算法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ng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区域电网无功优化计算是大型互联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规无功优化算法在计算速度上还难以满足系统在线分析的需要。分解协调优化算法将大规模优化问题分解为多个优化子问题,缩小了问题规模,减少了数据通信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电网实时计算的难题。本文根据电力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分布式和分散性特点,以非线性原对偶内点法为基础,提出几种分解协调无功优化计算方法,从而提高优化问题的求解速度。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节点分裂法将大规模电力系统的离散无功优化模型转化成多区域分解形式,再采用引入离散惩罚机制的非线性原对偶内点法求解,从而获得具有分块结构的降阶线性修正方程组。对弱耦合系统,直接将非对角子矩阵置零即可实现修正方程的完全解耦,算法具有局部线性收敛特性,且其计算速度要比非线性原对偶内点法快。对于不能实现解耦的强耦合系统,仍然可以采用与处理弱耦合系统类似的方法获得近似牛顿方向和解耦对角矩阵,以它们作为迭代初值和预处理器,采用GMRES法求解,保证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较快的计算速度,并进一步提出较实用的解耦判据。以1062节点系统和一个实际538节点系统作为试验系统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得到了满足所有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的最优可行解,并对集中连续优化、集中离散优化及解耦离散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以及对不同分解方案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2、根据具有对角加边矩阵结构的线性方程易于分解和实现并行计算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对角加边矩阵结构的多区域电力系统离散无功优化分解算法。该方法先将电力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区,通过引入虚拟节点构成各区域之间的边界网络,并采用内嵌离散惩罚的非线性原对偶内点法求解。最终所形成的线性修正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具有对角加边的结构。由此提出两种分解方法实现各区域修正方程的独立求解,寻找全系统及其各区域的近最优离散解。以IEEE 118节点试验系统和两个实际系统(538节点和1133节点系统)作为算例,通过对集中优化方法和两种分解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3、采用节点分裂法将电力系统按照实际地理位置进行区域分解,通过对外部系统进行诺顿等值,实现各个区域无功优化的独立计算,即内层迭代计算,并引入一套简单有效的协调机制修正边界节点的等值注入功率和电压,即外层迭代计算,最终实现大系统无功优化分解与协调计算,显著提高计算效率。所提算法增加了各个区域之间优化计算的独立性,降低了区域之间的数据交换量,便于实施分布式计算。以236节点系统和某2212节点实际系统作为算例,通过与集中优化算法的比较来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4、通过统一的算例系统,对各种分解算法计算速度和收敛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从系统的子区域数目和最大子区域规模两方面,对制约分解算法计算速度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国内电网呈现出规模大、超高压、互联性等特征的趋势。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电力系统动态安全域(DSR)相关理论为计及暂态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到目前为止,求解动态安全域超平面较为成熟的两种方法为拟合法和解析法,拟合法计算结果精确,但由于需要大量的临界功率注入点,计算速度慢;而解析法是基于一个临界注入点,快速求取安全域边界
隔离型DC/DC变换器一直在向高频率、高效率及宽输出范围的方向发展,LLC电路由于其易实现软开关,适合高频化,同时效率也较高,但是LLC电路的输出电压范围较窄,使得其在需要宽输出范围的应用场合不适用。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全桥LLC电路的多模态控制方法,在低压低功率情况下采用移相控制,高压高功率情况下采用PFM控制,有效的拓宽了LLC的输出范围。本文首先介绍了全桥LLC电路在移相控制模式及变频控制模式
学位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和电网联系日益紧密,维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变得尤为重要。电力系统振荡作为一种常见的非正常运行状态,可能造成电网潮流的改变,电压电流剧烈波动甚
有载分接开关是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在电网中发挥着稳定负荷中心电压、调节无功潮流、增加电力系统调度灵活性等重要作用。有载分接开关的故障按故障性质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机械故障是其主要故障。研究有载分接开关机械故障的检测与诊断,对保障有载调压变压器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河南省产学研项目(煤矿变电站配电设备及下井电缆运行状态检修决策系统;132107000027)
学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DC-DC开关变换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人们不断改进电路拓扑和控制策略,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一方面,DC-DC变换器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