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CME和D3)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后发生胃瘫的临床对比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使用两种不同的术式(CME和D3)进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情况,探讨两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引起胃瘫的原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因右半结肠癌进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133例,同时排除术前合并有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以及术后存在严重低蛋白血症、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将剩余的109名患者按根治性右半结肠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CME组(56人)和D3组(53人)。比较两种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情况,确定两组间是否有差异,再进行组内以及组间的比较,进一步获得术后发生胃瘫与哪些因素有联系。结果:依据对患者采取右半结肠切除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CME组(56人)和D3组(53人)。CME组发生胃瘫率为0.7%,D3组发生胃瘫率为7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发生胃瘫的概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2=19.205,P=0.000<0.05)。再于各组进行组内分组比较,得出胃瘫的发生与术前肠梗阻、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关系,而与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炎症综合征有明显关系。在CME组中,胃瘫的发生与术前肠梗阻、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0.000,P=1.000;t=1.364,P=0.178;z=0.872,P=0.383),与炎症感染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16.933,P=0.000<0.05)。在D3组中,胃瘫的发生与术前肠梗阻、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0.842,P=0.359;t=1.560,P=0.125;z=1.891,P=0.059),与炎症感染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20.233,P=0.000<0.05)。再将两组中术后无炎症感染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有明显统计学差异(?~2=10.311,P=0.001<0.05),D3术后发生胃瘫的概率更高。结论: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后,CME组和D3组术后胃瘫发生率不同,其与手术范围、术后腹腔感染、炎症反应综合征有明显关系。故行右半结肠手术时应遵循R0切除原则,避免不必要手术范围扩大,精准手术操作,避免神经丛损伤,同时应积极控制术后的炎症感染,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胃瘫的风险。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我国医院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和分析国际医疗卫生领域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及交换协议(HL7)基础之上,提出只有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
目的:研究动员后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大鼠纤维化肝脏内的发育及自体移植动员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