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供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的发生情况,探讨PG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肝移植的88例供体及受体的临床资料,供体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型、死亡原因、ICU停留时间、脂肪变性的程度、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a time,CIT)、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术前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等,受体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型、原发病、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术后ICU住院时间、术中的失血量、输血量、无肝期等。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对88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术后受者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比较PGD组和非PGD组患者的生存率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对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结果:88例肝移植患者移植术后PGD的发生率为52.3%;PGD组和非PGD组受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6.37%、81.83%、74.73%;92.47%、87.47%、80.06%,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9)。供体CIT≥8h、WIT≥20min、供体ICU停留时间≥72h和受体术前MELD评分≥20是肝移植术后PG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提示,WIT≥20min是术后PGD发生的潜在影响因素。供体CIT≥8h(P=0.030,OR=2.979,95%CI:1.108~8.008)、ICU停留时间≥72h、(P=0.009,OR=1.017,95%CI:1.004~1.029)、受体术前MELD评分≥20(P=0.028,OR=3.365,95%CI:1.143~9.908)是术后PGD发生的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供体ICU停留时间≥72h、CIT≥8h和MELD评分≥20是肝移植患者术后PGD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WIT≥20min是术后PGD发生的潜在影响因素。因此,尽可能降低上述因素的发生时间或发生率,适时行器官捐献,将有可能可降低PGD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