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蚕业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具有桑叶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是我国蚕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但目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用化方面都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普通蒸煮人工饲料存在着成本高,加工调制工艺烦琐,饲养技术难度大,蚕的摄食性差,饲料的贮存运输困难,以及无专用的蚕品种等问题,限制了我国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颗粒人工饲料可克服普通饲料的许多缺点,有利于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本文就颗粒人工饲料加工工艺对有效成分的影响,家蚕对颗粒饲料的摄食性及其影响因素,消化吸收和转化效率,颗粒饲料的调制方法和养蚕技术,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等进行了探讨,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 1、颗粒人工饲料的加工工艺对饲料中有效成分破坏性较小,粗蛋白含量基本没有变化,相同配方的颗粒饲料与蒸煮饲料相比,颗粒饲料中Vc保存量明显高于蒸煮饲料,而粗脂肪含量低于蒸煮饲料。 2、蚕对粗蛋白的消化吸收率颗粒饲料高于蒸煮饲料,对粗脂肪的消化吸收率则相反。但挤压膨化能改善饲料的内在品质,使饲料的总消化率提高。 3、家蚕对颗粒饲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嗅觉反应和摄食反应与蒸煮切片饲料无明显差异。 4、颗粒饲料加水量和光照条件对摄食性有显著影响。加水量在1.6~1.8倍范围内蚕的摄食性最好。不同光照条件下摄食性为:黑暗育>自然光照>全日光照。 5、颗粒饲料的加水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关系,小蚕期适宜加水量为饲料干重的1.8倍,大蚕期为1.6倍。只要饲料吸水充分、均匀,吸水时间对蚕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考虑到饲料离散性和给饵操作,吸水时间以1h左右为宜。 6、增加给饵次数有利于小蚕的生长发育。1~2龄蚕的最适给饵量为50mg/头;适宜饲养密度为1.5头/cm~2;在一定范围内,单位蚕体重食下量与给饵量和饲养密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给饵量的增加和饲养密度的降低,蚕的总食下量增加,但食下率降低。 7、颗粒饲料育饲育环境对蚕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其中温度和光照是关键因素。小蚕期以29~30℃黑暗育成绩最好,随着龄期的增进,所需的最适温度逐渐降低。温度和光照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8、颗粒饲料中添加0.01%~0.2%的Vc对家蚕的摄食性没有明显影响,添加0.2%~0.4%的Vc能增加眠蚕体重,超过0.6%后有显著抑制作用;从生长发育来看,Vc的最适添加量为0.25%。1~2龄期颗粒饲料中无需另外添加Vb,3龄后添加0.1%的Vb能增加眠蚕体重。颗粒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肌醇能促进蚕的摄食和生长发育,最适添加量为0.4%。添加蔗糖对生长发育和摄食性无促进作用,相反,过量添加会增加饲料粘度,抑制蚕的生长发育。 9、蚕品种与摄食性有很大关系,广食性蚕对颗粒饲料的适应性总体上优于普通蚕品种著松x皓月,并且同属于广食性的不同品种之间也有一定差异。 10、生产试验表明,小蚕对颗粒饲料的摄食性稍低于桑叶,1~2龄龄期经过比桑叶育有所延长,但改换为桑叶育后,发育经过基本相同,且稍短于桑叶育,3龄前眠蚕体重低于桑叶育,3龄后生长加快并高于桑计卜育。除上茧率和结茧率略低于桑叶育外,颗粒饲料育各项茧质指标均略高于全龄桑叶育。 11、在系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摄食性、生长发育和饲育成绩为目标,并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小蚕颗粒饲料育饲养技术体系,制定了符合农村小蚕共育要求的饲养技术规范。生产上采用l一2龄颗粒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技术,比普通蒸煮饲料育提高工效5倍以上,比桑叶育提高10倍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