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为切入点,来探讨女性创作话语的演进过程。在探讨过程中,通过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纵向比较和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发展的横向比较,以期达到多方阐释女性话语的演变意义和女性书写的审美特征。 中国女性写作之所以在新时期以后蔚然成风,不仅得益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觉醒后的女作家们开始认识到,“文学”自身其实是具有“性别”特征的。女作家们开始自觉地把“性别”作为一个基本范畴运用于文学创作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创立一套,或者说,一系列能够摆脱男权传统观念的具有“性别”的文学话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通过对女性文学现象的分析,也借鉴了相应的女性主义关于“社会性别”的理论和方法,来发掘新时期以来,我国女性创作中出现的新景象,那些复苏后的曾被消解了的女作家写作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觉悟并开始积极行动的女作家们,她们正在不断努力地改变着人们对女性文学的看法。她们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甚至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话语体系,来彻底摆脱过去的种种诟病:立意的庸常和视角的狭小、叙事格局的小市民气和缺乏艺术独创性和震撼人心的典型意义。面对这样一个解构过程,她们选择的话语策略有“性别意识”“私人化写作”等等,具体地说,就是把女性主义的身体欲望与写作欲望结合在了一起,通过一种将欲望引入政治化与社会化的方式,来进入更高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使作品获得揭示被历史蒙蔽多时的事物本质的力量。这些论点,我都将在文章中,按照时间的进程,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来显现这种极具个人化色彩的话语方式。 在对女性话语进行建构的同时,大量的文本还透露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出路与局限共存。 当女性在使用她们自己的话语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种“脆弱的自恋主义者或者痛苦的理想主义者”的尴尬状态。把身体的欲望嵌入到写作中去,这是90年代以后女性写作无法抗拒的话语模式。向“欲望”“肉身”的滑落,导致了审美价值的畸变,陷入商业操纵和男性窥视的双重陷阱。女性文学创作在对传统的创作模式和语义体系进行大胆的否定与超越的同时,陷入到明显的悖论情景中。这也是本文将讨论的一个问题。真正具有女性性别意识的创作,在中国的发展也许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在摸索着前进的过程必定会产生自内而外的困境,我们思考它,并希望得到解决的方法,哪怕是一点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