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蝗灾一直威胁着内蒙古地区草原生态环境及农、林、牧业的发展。尤其在全球冬季平均气温逐年上升的背景下,导致蝗卵越冬存活率升高,孵化期提前,进一步加重了蝗虫对草场生态环境的破坏。近20多年来,内蒙古草原蝗灾的发生范围扩大和发生程度加重。蝗虫抗寒能力对蝗虫翌年的种群数量、分布及扩散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对3种内蒙古主要草原蝗虫的抗寒性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⑴利用热电偶法测定蝗卵的SCP。每种蝗卵的SCP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显著,随着胚胎的发育而降低,在同一发育阶段轮纹异痂蝗卵的SCP最低,宽翅曲背蝗次之,亚洲小车蝗最高。此外,亚洲小车蝗卵产后0~30d、轮纹异痂蝗卵产后0~15d以及宽翅曲背蝗刚产的卵均可分为高低2个SCP组,且大多数卵属于低SCP组。3种蝗卵经0℃驯化90d后,SCP显著低于未驯化卵(P<0.05)。 ⑵对亚洲小车蝗和宽翅曲背蝗卵致死中温度和致死中时间测定及分析,可知2者滞育卵的平均SCP变化范围分别为-25.1℃~-28.9℃和-27.2℃~-30.0℃。亚洲小车蝗卵在-20℃下的Ltime50为32.8d,宽翅曲背蝗在-25℃下的Ltime50为22.73d。低温处理12h后Ltemp50分别为-25.3℃和-27.32℃,两者的SCP与各自的致死中温度相近。因此,SCP可以作为研究其抗寒性的合适指标,且2种蝗卵属于不耐结冰的物种,宽翅曲背蝗卵的抗寒性强于亚洲小车蝗。 ⑶利用百分比法测定蝗卵的含水量。每种蝗卵的含水量和SCP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但土壤含水量仅对3种蝗卵含水量影响显著(P<0.05)。每种蝗卵含水量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显著,SCP随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经0℃低温驯化90d后,3种蝗虫卵的含水量显著低于未驯化卵(P<0.05)。 ⑷利用残余法测定蝗卵内的脂肪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每种蝗卵脂肪含量呈降低趋势。每种蝗卵脂肪含量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显著(P<0.05),SCP随脂肪含量递增而降低,且SCP与脂肪含量显著相关。3种蝗卵经低温驯化后,脂肪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但与未驯化卵比较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 ⑸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在3种蝗卵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中,亚洲小车蝗卵内SCP随丝氨酸的降低,以及脯氨酸的升高而降低;宽翅曲背蝗卵内SCP随甘氨酸的升高而降低;轮纹异痂蝗卵内SCP随酪氨酸和脯氨酸的升高而降低。在不同发育阶段,每种蝗卵SCP随脯氨酸和甘氨酸的增加,以及天冬氨酸和胱氨酸的降低而降低,且均与SCP显著相关(P<0.05)。 ⑹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蝗卵小分子糖醇含量。在3种蝗卵内均检测到6种小分子糖醇(海藻糖、甘油、肌醇、山梨醇、葡萄糖、果糖)。每种蝗卵的小分子糖醇含量在不同发育阶段均差异极显著(P<0.01),SCP随海藻糖、甘油、肌醇和山梨醇含量的升高,以及葡萄糖含量的降低而降低,5种物质与SCP均显著相关。果糖在亚洲小车蝗和宽翅曲背蝗卵90d达到最大值后又降低,而轮纹异痂蝗卵内一直呈降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