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是一个新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承载着调节着全球的气候变化的使命。独特的区位优势又为动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维持着物种的多样性,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短缺,人类不断地向湿地资源寻求更多的财富。过度的开垦、挖沙开矿、过度发展盐业和水产养殖业等一系列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致使草地和滩涂面积不断减少,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进而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湿地面积减少,沙质和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不断锐减等因素不断威胁着黄河三角洲区域的生态安全。本文的选取以渔洼为顶点的现代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通过对1986年、1996年、2006年和2015年这四期遥感影像采用基于面向对象解译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译,得到四期土地景观类型分布图,并运用瞬时水边线法提取了研究区四个时期的海岸线。在ARCGIS中对景观类型的矢量图进行分析,得到研究区景观类型面积的变化和景观类型转移。结合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特点选取合理的景观指数指标,分别进行基于斑块水平的景观指数和基于整体景观水平的景观指数进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建立景观生态风险的综合指数,并选用克里金空间插值的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化分析,研究成果如下:(1)1986-2015年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海岸线长度不断减少,而研究区低潮线以上的面积却不断增加,增加了约10722.98hm2,尤其是在1986年到1996年这十年间变化最快。近30年间,耕地、建设用地、陆地水域、盐碱地、盐田、养殖水面、其他用地这七类景观的面积在不断增加;草地和滩涂景观面积减少的最明显,其中草地的变化最明显,减少了约56298.63 hm2。(2)1986-2015年现代黄河三角洲景观格局的特征分析,从景观转移角度来看,草地向耕地转移的较多,而滩涂由于靠近海洋,逐渐转移成养殖水面和盐田,以及少量的盐碱地;从景观指数角度看,景观优势度在降低、各景观类型的聚合度在不断增加,景观多以少数大斑块为主。(3)从1986-2015年现代黄河三角洲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看出,研究区的生态风险主要以中低生态风险为主,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而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在滩涂和草地临界地带,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即靠近海岸线的地区,尤其是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新生地带,其中以1996年的变化最为明显。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人类经济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据此提出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合理化建议,同时,湿地合理开发的措施提供科学管理依据,使这些措施符合科学发展观理念和适应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