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藏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基于甘肃省宕昌县阴平藏族村落的个案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rago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及其内涵的全部丧失,而是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互渗、整合和文化重构的过程。变迁是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得以保留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民族传统文化只有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回应参与到现代性变迁中,其传承和发展才有希望。  本文以甘肃省宕昌县城关镇阴平藏族村落的民俗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村寨的具体特点和民俗文化本身的特质,采取将文献资料研究与田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对宕昌藏族民俗文化的认知,把握宕昌藏族民俗文化的演变。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借鉴了文化变迁理论和涵化理论,针对宕昌藏族民俗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的特点,来解读宕昌藏族民俗文化变迁的动因,并试探性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从政策导向、经济发展、现代传媒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主体的自我选择等方面揭示了宕昌藏族传统民俗文化变迁的原因,认识到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状的关系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通过对宕昌藏族民俗文化演变与发展历程的深入分析,认识到面对剧变的社会环境,民族文化变迁是不可抗拒的。在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要生存和发展,就要适应时代的变迁,积极加强自我调适,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引导民俗文化良性变迁,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运用劳动过程理论的分析范式,通过在湖北S市两个路桥建设工地一个多月的田野参与式观察,本研究试图对路桥建设工地的微观政治做整体性把握,提出路桥建设工地上形成了“共生-依附
独生子女群体是上世纪最后二十年出现在我国社会中特殊的一代人口。随着我国这一代特殊的独生子女陆续长大,逐步进入婚育期,他们的择偶以及婚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
处在一个现代性与流动性愈强的社会转型时期,新生代已婚女工的成长环境与上一辈相比差异甚大,这些80后、90后个体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诸多研究表明,新老两代农民工之间
改革开放后,我国乡村工业发展迅速,但南北方地区发展却显示出不平衡的特点。本文以小说《暴风骤雨》为切入点,以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小说进行回访,从而形成对小说的追踪研究。在研
介绍九江整流器厂生产的ZL-200晶闸管整流机组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特点及其系统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