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及其临床经验,全面探讨了脾胃与肺的生理病理关系;深刻认识到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为从脾胃论治慢性支气管炎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查阅中医古代文献:《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诸病源候论》等;以“咳嗽”和“慢性支气管炎”为关键词,运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全面阐述脾胃功能失调在慢性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的巨大影响,以及燮理脾胃功能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结果:(1)根据《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诸病源候论》中有关咳嗽的论述,对咳嗽的病因病机进行分类。以“咳”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其中《黄帝内经·素问》有关咳嗽的论述共有:112处;《灵枢经》有关咳嗽的论述共有:19处;《诸病源候论》有关咳嗽的论述共有:215处。:在外感六淫邪气中,对寒邪咳嗽的论述最多,共有32处。对火邪咳嗽论述共有18处,位居第二。对脏腑咳的论述频次较少,分布均匀。(2)由于本论文研究主题为“从脾胃论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的范畴。因此,以“咳嗽××脾胃”为关键词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共有458篇;以“慢性支气管炎××脾胃”为关键词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为30篇,其中“从脾胃论治慢性支气管炎”或“从脾胃论治咳嗽”的方剂共38首。补益脾气的方剂出现频次最多,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共有21处;燥湿化痰方位居第二,包括:二陈汤、苍术二陈汤、紫款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和胃降逆半夏汤,共有13处;其他证型之方剂运用频次较少。结论:通过认真研究中医经典理论,发现脾胃与肺脏有着密切的生理关系:(1)脾胃与肺的经络联系,手太阴肺经起源于中焦脾胃,同时,胃腑亦通过络脉与肺脏相连。(2)五行关系,五行之中,胃为阳明燥土,脾为太阴湿土;肺脏属金,土为金之母。(3)脾胃与肺同主津液代谢,人体津液的运行输布需要脾胃与肺的共同参与。(4)脾胃气机升降与肺的关系,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脾气升则肝肾之气皆升,胃气降则心肺之气皆降。(5)太阴主开,脾为足太阴,肺为手太阴,二者同为太阴而主开。(6)脾胃与宗气的关系,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水谷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在胸中汇合为宗气之来源。(7)脾胃与卫气的关系,卫气行于脉外,为剽悍滑利之脾胃水谷精微所化生,故卫气的强弱直接与脾胃功能的胜衰有关。同时,脾胃与肺脏也有着密切的病理关联:(1)脾失健运,痰湿内阻,上犯阻肺,肺气不降。(2)脾气亏虚,水谷之气生成不足,肺气虚弱,卫气无力抗邪,外邪入侵,肺气失宣。慢性支气管炎通常是内外邪气侵犯肺脏,导致肺气失于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咯痰。但是内外病因常常互为因果而致病,内伤咳嗽日久不愈则肺气不足,更易感受外邪;外邪入肺,损伤肺脏,导致气阴两虚。故慢性支气管炎往往呈现出本虚标实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