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诊治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起源于胰管及其导管分支上皮组织,可分泌过多的黏液,使胰管及其分支扩张,呈囊性改变,与胰管相通。国际卫生组织(WHO)根据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为其统一命名IPMN。IPMN多见于60~70岁,曾认为好发于老年男性,现较多研究表明男女比约为1:1。相对于胰腺导管腺癌,IPMN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近年来,国内外很多文献报道了该病。对其诊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IPMN的诊断和治疗仍存有争议。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入院并经病理证实的26例IPMN患者,探讨IPMN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6例IPMN患者的病史资料,对患者的入院情况、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病理分型等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总结IPMN的临床特点,分析手术治疗方法,探讨预后因素。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6例IPMN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58.7±8.9)岁。临床症状有23例患者出现上腹痛或腰背痛,5例患者出现消瘦,2例患者出现黄疸,3例患者无症状。根据WHO的IPMN分型,其中主胰管型9例,分支胰管型11例,混合型6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门静脉切除,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合并胆囊切除;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部肿块局部切除3例;胰体尾切除1例;胰体部肿块局部切除2例。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平均住院12.6d,术后并发胰漏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26例患者病理分型为腺瘤5例,交界性肿瘤9例,原位癌8例,浸润性癌4例。非浸润性病例中无一例出现淋巴结或血管受累。4例浸润性癌患者中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随访以电话形式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一次,非浸润性病例无复发病例,均存活至今。4例浸润性癌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已死亡。研究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经确诊后无手术禁忌应行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非浸润性IPMN手术效果好,浸润性IPMN的预后较差。病人术后需长期随访。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是诊断胸腔积液的重要方法,并证实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是胸膜转移癌和胸膜间皮瘤。然而通过胸腔镜表现及常规HE切片的组织形态来鉴别两者
本文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高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改革方向,结合社会发展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论述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间的密切关系,提出了教学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
明序·入情·悟理《争吵》一课教学建议□广东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梁绍琛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按顺序复述故事情节,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2)帮助学生了解克莱谛和“我”的具
不同机体状态下,机体内代谢酶、免疫微环境和微生物菌群均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不同机体状态下进行中药肝毒性评价时,得到的结果不一致。鉴
针对客车SFK1型油压减振器在运用中发生作用不良的现象,调查、分析了油压减振器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供现场运用、检修时参考。
选取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低标号硬质沥青和抗车辙剂作为改性剂,制备3种高模量沥青及混合料,研究3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静态模量、动态模量、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
本文通过对《万物》和《五十二病方》两书中的药物学知识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后者的药物学知识较前者丰富。虽然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渊源,不过并不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学术继承
目的:探讨儿童霉菌性肠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情况。方法:选择霉菌性肠炎儿童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都给予抗霉菌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思密达加
目的:通过建立的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方法了解生精障碍与Y染色体微缺失的关系。方法:同时采用多重PCR-凝胶电泳技术和多重PCR-液态芯片技术对原发性无精症、少精症患者和精液常
<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电子材料研究中心曾小亮副研究员团队主导的研究在石墨烯作为导热填料提高导热性能取得进展。相应成果为"Li C, Zeng XL, Tan LY, e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