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财务转型进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财务共享即为财务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自二十世纪末起,具有众多分支机构、跨地域范围广的大型集团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纷纷选择采取财务共享这一新兴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并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益。然而财务共享中心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资金、系统、流程、人员、法律政策等一系列要素的影响,每个要素中都包含着可能会影响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效果的诸多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识别、分析和防控风险,将阻碍财务共享实施的进程,影响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起在全国各省份推进财务共享模式,建立省级财务共享中心。H公司是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在H省的分公司,其对于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探索始于2010年。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的引领下,H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完成了从“集中核算”、“业财融合”到“智慧财务”的升级路线,实现了从“规范化财务信息体系”到“集约共享的智慧财务共享”的转型,至今已发展成为较为成熟和稳定的财务共享系统,为全省提供会计支撑服务。H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运行过程中涉及到诸如资金管理、运营管理、人员流失、支撑系统、税务法律风险等,如不及时识别风险、采取应对措施,将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后果。只有做好企业基本的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共享风险防范机制,企业才能从财务共享模式中取得预期效益,获得长远发展。本文以H公司财务共享中心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财务共享和风险识别、分析和防范的相关理论出发,梳理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了本文适用的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以及财务共享中心可能存在的一些共同风险点。其次通过对H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情况的深入了解,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H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涵盖了H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的资金、系统、流程、人员、税务5个方面,同时分析和探讨了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主要风险后果。再次,采取实证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运用因子正交旋转辨识公因子的基本特征,得出5项主要风险,通过对风险因素和风险后果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得出对财务共享运行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最后,根据风险识别和分析的结果,借助相关文献研究,对H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5大类风险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为我国企业实施财务共享中的风险管理问题提供相关借鉴。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了财务共享中心运行中的风险因素,通过案例分析,得出财务共享中心应重点关注其在资金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风险。资金和信息安全对企业的健康运营至关重要,人员管理风险因素影响到财务共享中心运行的各个方面,可能造成诸如财务业务处理效率低,资金和信息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风险后果。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对风险易发的关键方面进行重点的风险识别和防控,可通过在财务共享中心内部实现科学轮岗,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利用PDCA循环建立预算监控机制、加强资金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等方式,同时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