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界并非只是跨越边界。基于巴塔耶、福柯和巴赫金的定义解释,越界是与边界间进行的长期开放的对话,边界应是差异的标识而非敌对与隔断。在穿越边界的过程中,边界已然成为越界者进行探索、反思和批判的地域。越界同时也是一种反抗方式,通过逆转和混杂的手段破坏二元对立,挑战并推翻等级制度。越界作为一种反抗方式并不能迅速集结产生强大力量进行革命,而是以一种话语的、解构性的方式进行反抗,致力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因此,“越界书写”正以这种细微的方式逐步削弱蚀穿那些带有压制性的政治思维模式。“亚裔美国人”的称谓由市冈裕次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提出。因此,本文也将研究对象“当代亚裔美国文学”的起始时间定于这一时期。“亚裔美国人”对于拥有亚裔背景的族裔群体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身份,但对于某些个体也可能成为自由的约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当代亚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这一时期亚裔美国作家中的代表作家汤婷婷和赵健秀一方面拒绝被白人主流社会同化为“模范族裔”,另一方面也放弃回归亚洲家国传统文化,唯恐成为白人手中刻板印象化的东方古玩,他们渴望通过超越“亚裔”和/或“美国”的身份限制寻求真正属于自身的种族性别身份,凸显真实自我;二、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这一时期以骆里山的论文标题“异质性、混杂性和多样性”作为关键词。这一时期涌现的亚裔美国酷儿作家的多元身份正是异质、混杂和多样化的代表,他们通过身份游戏、性别操演等越界写作策略引人注目,彰显自己多元化的种族性别身份。与此同时,在后身份时代,不少亚裔美国作家也在尝试跨文类的越界书写,旨在运用文类并置或杂糅作为脱离种族及性别身份限制的自由个体平等对话、和平共生的隐喻。本文通过对越界概念的梳理,将其对边界的探索反思和批判超越的辩证思想作为指导,运用文本细读、分析比较的方法,从语言越界、身体越界和文类越界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当代亚裔美国文学各发展时期内代表作品对于越界书写策略的运用,展现不同时期作家对于“亚裔美国人”作为群体和个体在种族、性别身份界定及超越方面进行的批判和思考。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论。绪论部分简要介绍越界概念和越界书写在当代亚裔美国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并梳理国内外此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本研究的内容、方法和价值。第一章主要对越界的概念发展进行梳理并概述当代亚裔美国文学中种族越界与性别越界主题。第二章以当代亚裔美国文学发展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汤婷婷和赵健秀的经典作品《女勇士》和《鸡埘中国佬》为研究对象,从语言越界的角度入手,分析两位作家在作品内对“结舌症”和“多语症”两种语言障碍隐喻的运用,展现其在亚裔少数族群和美国白人主流社会两种语言文化的夹缝中试图找寻或创造自己的专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或创建自身种族性别身份所作出的挣扎和努力。第三章以当代亚裔美国文学发展第二阶段代表作家梁志英的短篇故事集《凤眼》和查莫纳·林马的成长小说《卷舌音》为研究对象,从身体越界的角度入手,试图分析亚裔美国酷儿们身处美国主流社会和亚裔美国族群交集的边缘地带,在跨越边境的全球化离散迁徙间,以及在种族、性别、阶级阶梯的底层挣扎中,如何运用混杂、溶和、变装和性别操演等多种越界手段彰显自己多元化的种族性别身份。第四章以新世纪以来亚裔美国文学中两部跨文类作品——法学家吉野健治的《掩盖》和汤婷婷的新作《第五和平书》为研究对象,从文类越界的角度入手,分析两位作家在“后身份”时代,以文类杂糅、并置等越界创作手段,打破读者的阅读常规,力图改变其思维方式,号召读者超越基于群体划分的种族、性别等身份界限,基于独立自由的个体,从更高一层的普世角度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民权和世界和平等议题。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重申越界书写对当代亚裔美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越界的意义在于对边界的探索和反思,也在于对现存边界的不断超越。当代亚裔美国文学在越界概念的影响下不断反思自我,在种族越界与性别越界两大创作主题、内容、文类、技巧等方面不断创新,致力于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本文从越界角度研究当代亚裔美国文学,也是旨在为国内当代亚裔美国文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